APP下载

微信公众号

CCMTV APP

登录后可享受
同步多端记录
个性推荐视频
登录
ASH晴报丨珠联璧合,攻坚克难:泊马度胺联合方案于ASH盛会大放异彩,引领淋巴瘤治疗新风向
CCMTV血液频道 2970次浏览
2025-11-25
图片

第67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将于2025年12月6日~9日在美国奥兰多召开。ASH年会作为全球血液学工作者的盛会,每年都会公布世界各国的最新血液学进展。届时将汇集各国知名血液病学专家,分享全球最前沿的研究进展和突破性临床数据。


泊马度胺作为新一代免疫调节剂,以其独特的免疫调节与直接抗肿瘤双重机制,成为联合治疗方案中的“增效器”与“攻坚利器”。在2025年ASH年会上,泊马度胺联合治疗淋巴瘤的数项研究重磅亮相,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套细胞淋巴瘤(MCL)及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中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特此梳理四项关键研究,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新视角,并见证泊马度胺在破解淋巴瘤治疗困境中正发挥四两拨千斤的关键作用。





PRO-Pola方案再露锋芒,

为老年衰弱DLBCL患者点亮希望之光




■ 泊马度胺、利妥昔单抗、奥布替尼联合维泊妥珠单抗治疗老年、不适或衰弱新诊断DLBCL,CR率和ORR均达100%(摘要号:abs25-8642)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一项开放标签、单臂、II期研究评估了泊马度胺、利妥昔单抗和奥布替尼(PRO)联合靶向CD79b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维泊妥珠单抗(PRO-Pola)方案在老年(≥70岁)、不适或衰弱的新诊断DLBCL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患者接受1个周期的PRO诱导治疗(泊马度胺4mg,第1-7天;利妥昔单抗375mg/m²,第1天;奥布替尼150mg,每日一次),周期为21天。达到至少微小缓解(miniR,定义为肿瘤病灶缩小25%-50%)的患者接受额外6个周期的PRO-Pola治疗(Pola 1.8mg/kg,每个周期第1天)。PRO-Pola 疗法完成后,完全缓解的患者停止治疗,部分缓解的患者则启动为期 2 年的泊马度胺维持治疗。主要终点是6个周期PRO-Pola治疗后的完全缓解(CR)率。次要终点包括6个周期PRO-Pola治疗后的总缓解率(ORR)、2年无进展生存(PFS)率、2年总生存(OS)率和安全性。


截至2025年8月1日,共入组14例患者,中位年龄78岁。85.7%的患者国际预后指数评分为3-5分;57.1%为MYC/BCL-2双表达淋巴瘤;78.6%有结外受累;50%被分类为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亚型。所有患者在PRO诱导治疗后均达到至少miniR,其中3例CR,6例部分缓解(PR),5例miniR。9例患者完成了≥3个周期PRO-Pola治疗,CR率为77.8%,ORR为100.0%。在完成全部6个周期PRO-Pola治疗的5例患者中,CR率和ORR均达到100.0%。中位随访5.6个月时,中位PFS和中位OS尚未达到。


13例患者(92.9%)报告了不良事件(AE),最常见的AE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症(71.4%)、贫血(64.3%)、血小板减少症(21.4%)、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28.6%)、肌酐升高(21.4%)、静脉血栓形成(14.3%)和皮疹(4.1%)。≥3级AEs仅发生于7例患者中(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未发生房颤、感染和出血事件。所有毒性均为短暂性和可逆的


这些初步结果表明,PRO-Pola方案是老年、不适或衰弱DLBCL患者的一种潜在治疗选择,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可接受的安全性,尤其是在对PRO诱导治疗有反应的患者中。






四药合璧破困局,

高危突变MCL绽放卓越疗效




■ 奥妥珠单抗、泽布替尼联合泊马度胺和维奈克拉治疗高危突变MCL,CR率86.7%,ORR 100%,MRD阴性率100%(摘要号:abs25-9430)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进行的一项前瞻性、单中心临床研究探索了奥妥珠单抗、泽布替尼联合泊马度胺和维奈克拉在高危套细胞淋巴瘤(MCL)治疗中的应用,为临床实践提供新的治疗证据。患者接受奥妥珠单抗(1000mg,d1)、泽布替尼(160mg,每日两次)联合泊马度胺(4mg,d1-14)和维奈克拉(200mg,d1-14)治疗6个周期,28天为一个周期。若治疗有效,患者接受奥妥珠单抗(1000mg d1,每3个月一次)联合泽布替尼(160mg,每日两次)维持治疗2年,以及泊马度胺(4mg,d1-14)和维奈克拉(200mg,d1-14)维持治疗1年。主要终点为Lugano标准评估的ORR。


研究入组了15例高危患者(初治MCL 12例,复发/难治性MCL 3例),患者至少携带以下风险因素之一:母细胞样变异、TP53突变或TP53缺失。患者年龄44-78岁,男女比例4:1。80%的患者为MIPI-c评分高危/高中危预后,73.3%的患者为母细胞样变异,66.7%的患者Ki67≥50%。66.7%的患者存在TP53畸变,53.3%的患者为TP53畸变合并基因突变高危。


6个周期后的CR率为86.7%,ORR为100%。12例患者在6个周期治疗后接受了微小残留病(MRD)检测,100%患者实现MRD阴性。最常见的3-4级AE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9例,60.0%)、血小板减少症(3例,20.0%)和感染(2例,13.3%)。


结果初步证明,奥妥珠单抗、泽布替尼联合泊马度胺和维奈克拉的四药联合方案在高危MCL患者中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选择。






POR序贯ROM独辟蹊径,

为PCNSL开启无化疗诱导治疗新纪元




含泊马度胺、奥布替尼、利妥昔单抗(POR)无化疗诱导治疗后序贯大剂量甲氨蝶呤、利妥昔单抗和奥布替尼(ROM)治疗新诊断PCNSL,ORR 84.3%,CR率78%(摘要号:abs25-10745)


一项北京协和医院发起的单臂II期研究(#NCT 05390749)评估了POR方案序贯联合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在新诊断PCNSL中的耐受性和有效性。患者接受泊马度胺(4mg,每日一次,第1-14天)、奥布替尼(150mg,每日一次)、利妥昔单抗(375mg/m²,静脉输注,每周期第1天)治疗,每21天为一个周期。4个周期后,序贯增加HD-MTX(3.5g/m²,静脉输注4小时)联合利妥昔单抗和奥布替尼(ROM)进行2个额外周期治疗。主要终点为完成4个周期POR后的ORR。次要研究终点为6个周期末ORR、2年PFS率及安全性。


截至2025年7月15日,共入组33例患者,中位年龄59岁。11 例患者完成4个PRO周期治疗后,ORR为84.3%(27/32),CR率为59.3%(19/32)。经过2个周期的ROM强化诱导治疗后,ORR为84.3%,CR率提升至78%(25/32)。中位随访24.3个月,2年PFS率和OS率分别为56.2%和81.0%。


所有患者均至少接受了 1 个周期的 POR 方案治疗,96.7%(32/33)的患者发生AE。最常见的AE(发生率≥10%)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症(60.6%)、转氨酶升高(42.4%)、白细胞减少症(36.4%)、皮疹(36.4%)、疲劳(30.3%)、贫血(27.3%)、感染(18.2%)、血小板减少症(12.1%),多数为1-2级。


这是首个在新诊断PCNSL中采用化疗前靶向联合治疗方案的研究。POR方案取得了高ORR且耐受性良好。这表明非细胞毒性一线治疗方案在PCNSL中具有潜力。






真实世界证据掷地有声,

靶向联合方案引领PCNSL治疗新风向




■ 含大剂量甲氨蝶呤的优化方案治疗PCNSL的中国真实世界数据探索,POR/ROM方案可作为PCNSL患者可行的一线治疗选择(摘要号:abs25-10717)


北京协和医院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纳入2012年8月至2024年8月期间接受HD-MTX为基础的一线诱导治疗的110例PCNSL患者。探讨四种基于HD-MTX的联合方案,以确定PCNSL的潜在最优治疗策略。其中,19例患者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HD-MTX(HD-MTX±R)治疗;8例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HD-MTX和阿糖胞苷(R-MA)治疗;50例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来那度胺和HD-MTX(R2-MTX)治疗;33例患者接受泊马度胺、奥布替尼和利妥昔单抗,随后接受序贯HD-MTX(POR/ROM)治疗。


患者平均年龄56.9岁,在中期分析中,POR/ROM组和R2-MTX组显示出更优的CR率和ORR,POR/ROM、R2-MTX、HD-MTX±R、R-MA四个队列的CR率和ORR分别为54.6% vs. 56.0% vs. 21.1% vs. 12.5%(p<0.001)和81.8% vs. 90% vs. 31.6% vs. 62.5%(p=0.010)。中位随访42个月时,POR/ROM和R2-MTX方案的中位PFS(49.7 vs 17.9个月,p=0.025)和中位OS(未达到中位数 vs 36.6个月,p=0.0051)更优。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治疗方案是P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32)。四个队列的安全性相当。


以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为基础的治疗显示出令人鼓舞的疗效,尤其是在接受POR/ROM或R2-MTX治疗的患者中。这些研究结果支持在大剂量甲氨蝶呤中加入小分子靶向药物,作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一种可行的一线治疗选择。






总结




无论是PRO-Pola方案为老年衰弱DLBCL患者带来的深度缓解,奥妥珠单抗、泽布替尼联合泊马度胺和维奈克拉四药联合对高危突变MCL实现的CR率与MRD阴性率,还是POR序贯ROM方案为PCNSL开创的无化疗诱导新策略,表明泊马度胺作为“增效基石”,在破解不同淋巴瘤亚型治疗难题中不可或缺的作用,为优化临床实践奠定了坚实的证据基础,并指引了未来探索的方向。


● ● 



-END-



参考文献:

1. Changju Qu, et al. 2025 ASH. abs25-8642.

2. Ping Yang, et al. 2025 ASH. abs25-9430.

3. Yan Zhang, et al. 2025 ASH. abs25-10745.

4. Huiying Zhu, et al. 2025 ASH. abs25-10717.



发送
CCMTV血液频道
关注公众号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