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公众号

CCMTV APP

登录后可享受
同步多端记录
个性推荐视频
登录
高文教授:骨保护——NDMM全程管理的“压舱石”
CCMTV血液频道 3070次浏览
2025-11-10
图片

专家简历

图片


高文 教授

北京朝阳医院血液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导

北京医学会血液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医学会血液专业委员会青委副主任委员

亚洲骨髓瘤网委员

CSCO骨髓瘤专家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髓瘤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血液学杂志通讯编委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及医管局扬帆计划基金


前言


多发性骨髓瘤(MM)作为血液系统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骨骼损害是其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之一,高达80%的新诊断患者存在溶骨性损害[1]。骨相关事件(SRE)如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等不仅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更直接影响预后,成为制约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NDMM)治疗成效的关键瓶颈。随着CSCO、NCCN等权威指南共识的更新,骨保护治疗已从“辅助支持”升级为“核心干预”,但临床实践中仍面临干预时机模糊、特殊人群用药困境、精准监测缺失等挑战[2-3]。北京朝阳医院高文教授作为多发性骨髓瘤诊疗领域的资深专家,其团队多项研究成果已亮相国际学术舞台,CCMTV血液频道邀请高文教授进行专访,结合其临床洞见,深度剖析NDMM骨保护治疗的核心要点与发展方向。

图片

 CCMTV

在NDMM的全程管理中,骨保护治疗始终是关键环节。当前临床实践里,部分医生可能对骨保护治疗的干预时机、用药时长存在困惑,您能否结合最新指南与临床证据,谈谈NDMM患者骨保护治疗的核心启动原则,以及如何确定合理的用药周期以最大化降低骨相关事件(SRE)风险?

图片

高文教授  

从临床指南与真实世界数据来看,NDMM骨保护治疗的核心在于“早期启动、规范持续”。首先是干预时机,根据《多发性骨髓瘤骨病临床诊疗指南(2024年版)》,所有需要系统治疗的症状性NDMM患者,无论影像学是否显示溶骨性病变或骨量减少,均应同步启动骨保护治疗[3]。这一“无差别启动”原则源于骨损害的高发性与不可逆性——SRE一旦发生,不仅可能导致患者脊髓压迫等致残性后果,更会显著缩短生存期。中一项针对中国骨转移性疾病的多中心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与延迟治疗相比,若肿瘤患者在确诊骨转移后的3个月“窗口期”内及时开始骨保护治疗(例如使用地舒单抗),其骨相关事件(SRE)的发生率能够从42.3%显著降低至4.0%,同时骨相关并发症的出现频率也明显减少,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

图片

《NCCN多发性骨髓瘤指南(2026.V1)》与《多发性骨髓瘤骨病临床诊疗指南(2024年版)》中对将2年设定为骨靶向药物治疗的基础周期[2-3]。但需要注意的是,2年是底线而非终点。高危患者需延长治疗以巩固疗效。

图片

一项发表于国际骨髓瘤研讨会(IMS)上的研究数据显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接受为期2年的骨靶向药物治疗后,持续进行治疗相较于停药,能够将进展性骨病的风险显著降低63%(HR=0.37, 95%CI 0.15-0.89, P=0.027)[5]

图片

 CCMTV

肾功能不全是NDMM患者常见的合并症,这类患者的骨保护治疗面临“疗效与肾安全性平衡”的挑战。临床中如何为合并肾功能损伤的NDMM患者选择骨保护药物?在用药过程中又该如何监测肾功能,确保治疗安全性?

图片

高文教授  

合并肾功能不全的NDMM患者,骨保护药物选择需优先考虑“肾代谢负担”与“疗效稳定性”。传统双膦酸盐类药物(如唑来膦酸)主要经肾脏排泄,肾功能不全时易发生药物蓄积,重度肾损伤(肌酐清除率<30ml/min)患者需严格限制使用。而RANKL抑制剂地舒单抗通过网状内皮系统代谢,完全不依赖肾脏排泄,成为此类患者的优选。2024年美国血液学年会(ASH)公布的IMWG回顾性研究显示,重度肾损伤NDMM患者接受地舒单抗治疗后,9.2%实现肾功能完全缓解,12.2%达部分缓解,31.6%获轻微缓解,且缓解中位时间仅30天[6]

用药过程中的肾功能监测需分“基线评估-动态随访”两步:基线时需完善血肌酐、尿素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检测,明确肾功能分级,同时排查是否存在电解质紊乱(如低钙血症,地舒单抗治疗前需纠正);治疗期间,轻度肾功能损伤患者可每3个月复查1次肾功能,中重度损伤患者需每1-2个月监测,若出现肌酐清除率下降超过20%或血肌酐持续升高,需重新评估药物适用性。此外,地舒单抗的皮下注射方式无需调整剂量,还能提高患者依从性,进一步保障治疗连续性。

图片

 CCMTV

精准医疗时代下,NDMM 的骨保护治疗正从“标准化”向“个体化”转型。您认为未来NDMM精准骨保护治疗的发展方向有哪些?临床医生应如何提前储备相关知识与技术,推动精准骨保护在临床落地?

图片

高文教授  

随着精准医疗技术的发展,NDMM骨保护治疗未来将聚焦两大方向实现突破。

1. 分子机制突破:“抗肿瘤 + 骨保护” 双重靶向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的发现为治疗模式革新提供了靶点——其可同时调控骨髓瘤细胞增殖与破骨细胞活化,基于此开发的HDAC小分子抑制剂有望打破“肿瘤治疗与骨保护分离”的传统格局,实现“一箭双雕”的精准干预,为高骨病风险患者提供更高效的整合治疗方案。

2. 跨学科融合:技术赋能的局部干预

骨缺损修复的精准化与个性化已成为跨学科研究热点,材料科学与骨外科技术的进步正为NDMM局部骨病治疗提供新支撑。针对NDMM合并病理性骨折患者,采用3D打印钛合金骨缺损修复导板联合自体骨移植治疗,可使骨愈合时间较传统手术缩短4-6周[7]。此外,可应用移动医疗技术通过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基于网络的技术、电信服务、社交媒体和可穿戴技术等移动设备支持医疗保健实践,实现监测和反馈、教育和生活方式干预、临床决策支持、药物依从性、风险筛查和康复支持等功能,从而来改善多发新骨髓瘤患者的全病程管理[8]

参考文献

[1] Rajkumar SV. Multiple myeloma: 2023 update on diagnosis, risk strat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J]. Am J Hematol, 2023, 98 (3): 371-392.

[2]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NCCN Guidelines®) Multiple Myeloma (Version 1.2026)

[3]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淋巴瘤专家委员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白血病专家委员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骨髓瘤专家委员会,等.多发性骨髓瘤骨病临床诊疗指南(2024年版)[J/CD].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2025,11(2):85-94.

[4] Yang Y, Ma Y, Sheng J, Huang Y, Zhao Y, Fang W, Hong S, Tian Y, Xue C, Zhang L. A multicenter, retrospective epidemiologic survey of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management of bone metastatic disease in China. Chin J Cancer. 2016 Apr 25;35:40. doi: 10.1186/s40880-016-0102-6. PMID: 27112196; PMCID: PMC4845386.

[5] Thomas L, et al. 2024 IMS, P349.

[6] Evangelos Terpos, Ioannis Ntanasis-Stathopoulos, Charalampia Kyriakou, Carlyn Rose Tan, Niels Abildgaard, Michel Delforge, Dorotea Beatriz Eugenia Fantl, Cristian M Seehaus, Emilie Carneiro, Cristina João, Saad Z. Usmani; Evaluation of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Denosumab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Myeloma and Severe Renal Impairment; Results from an IMWG Bone Subcommittee Study. Blood 2024; 144 (Supplement 1): 3343. doi: https://doi.org/10.1182/blood-2024-202539

[7] Jing Z, Zhang T, Xiu P, Cai H, Wei Q, Fan D, Lin X, Song C, Liu Z. Functionalization of 3D-printed titanium alloy orthopedic implants: a literature review. Biomed Mater. 2020 Aug 31;15(5):052003. doi: 10.1088/1748-605X/ab9078. PMID: 32369792.

[8] Kaman Fan, Yi Zhao,Mobile health technology: a novel tool in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Intelligent Medicine,Volume 2, Issue 1,2022,Pages 41-47,ISSN 2667-1026,https://doi.org/10.1016/j.imed.2021.06.003.

本平台致力于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丰富的医学信息。请注意,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替代专业的医疗建议,也不应被用作诊疗指导。如果将这些信息用于非医学信息了解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此外,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赞同其描述和观点。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 END —

图片

CCMTV临床频道注册会员数据突破210万+,平均每日更新视频及资讯内容300余条,目前拥有医学视频数量10万+,累积时长达185万+分钟,致力于打造贯穿医学教育全过程的专业服务平台。CCMTV药械营销推广覆盖开发期(上市前)、导入期(上市)、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通过CCMTV朱雀AI大模型,实现权威精准触达和智能反馈分析,助力药械推广进入数字化闭环营销时代。

发送
CCMTV血液频道
关注公众号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