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公众号

CCMTV APP

登录后可享受
同步多端记录
个性推荐视频
登录
「彩云之南·智慧绽放」张国君教授谈HR+/HER2−乳腺癌治疗新进展与学术交流新平台
CCMTV肿瘤频道 3276次浏览
2025-09-28





随着乳腺癌诊疗手段的不断演进,HR+/HER2−亚型作为最常见的乳腺癌类型,其治疗策略持续升级。如何在CDK4/6抑制剂广泛应用后,科学布局耐药后的个体化路径?如何理解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在后线中的价值?TQB3616作为CDK2/4/6抑制剂的代表,能否开启一线新阶段?与此同时,第九届云岭乳腺癌论坛将在昆明成功举办,凭借昆明医科大学和云南省肿瘤医院的学术平台,已成为推动西南地区乳腺癌诊疗水平与国际接轨的重要窗口。本次采访特邀云南省肿瘤医院张国君教授,探讨从分子机制到临床转化的前沿进展,展望个体化治疗与区域学术交流如何携手并进,为患者带来更多生存希望。


▲专家精彩视频


Q1


随着HR+/HER2−晚期乳腺癌治疗手段的不断丰富,内分泌联合CDK4/6抑制剂已成为基础方案,但在应用人群逐渐扩大的同时,耐药也日益突出。可以预见,未来几年会有更多患者在一线阶段就完成CDK4/6i的使用。面对这种趋势,您认为应该如何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图片

张国君 教授


H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在CDK4/6抑制剂诞生前还是以化学药物和内分泌治疗为主,特别是针对复发转移的患者,如果有内脏危象的情况下,那么需要考虑快速控制疾病进展,即以化疗为基础选择治疗方案。如果没有内脏危象或内脏转移,骨转移、软组织转移等则仍以内分泌治疗为主。以上是针对复发转移乳腺癌治疗过往的治疗模式。


针对早期原发HR+乳腺癌患者,则需要区分高危和低危情况,对于低危的患者,采用内分泌治疗即可,而中危和高危的患者,标准治疗方案是内分泌联合化疗。而CDK4/6抑制剂产生之后,为临床增加了更多的选择,CDK4/6i也成为抑制早期HR+乳腺癌复发的有效手段。


那么,随着分子机制研究的深入,研究发现,PAM通路(PI3K/AKT/mTOR)的异常成为驱动乳腺癌进展的重要路径。乳腺癌的发生取决于抑癌基因的失活、和促癌基因的激活,其中不乏驱动基因,比如PAM通路等,研究者还发现PAM通路与ER通路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其与乳腺癌的进展转移,及内分泌治疗耐药均关系密切。


CDK4/6抑制剂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原发性耐药,部分患者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产生继发性耐药,但是无论针对上述何种耐药,PAM通路抑制剂,如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AKT抑制剂卡匹色替、以及PI3K抑制剂伊那利塞等均都能给患者带来生存的获益,生活质量的提升。


Q2


在个体化治疗的探索中,PAM通路被认为是耐药后的关键方向,其中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已经在国内应用多年。您如何理解依维莫司在HR+/HER2−晚期乳腺癌后线治疗中的价值和临床定位?



图片

张国君 教授


依维莫司是首个被证实能够通过阻断PI3K/AKT/mTOR通路来延缓或逆转内分泌耐药的mTOR抑制剂。经典的BOLERO-2研究已经奠定了它的基础地位:在绝经后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中,依维莫司联合依西美坦显著改善了预后,中位PFS从3.2个月延长至7.8个月(HR=0.45),这为PAM通路抑制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循证依据,同时拓展了内分泌治疗的联合策略。


近年来,临床对于依维莫司关注度不高,主要原因是存在用药副作用,但随着AKT抑制剂、PI3K抑制剂的应用,我们积累了诸多处理常见不良反应如高血糖、口腔黏膜炎等的经验,事实上,在规范处理下,不良反应大多可控,临床专家的安全性管理经验也已相对成熟,而同时,依维莫司国产版本上市使其可及性显著提升,且无需检测,有助于进一步降低患者经济负担,所以,诸多要素综合考虑之下,依维莫司作为已上市12年的老药,仍是临床值得关注的用药选择。


Q3


除了您提到的PAM通路之外,在拓展HR+/HER2−乳腺癌一线治疗领域,还有哪些新的研究进展值得关注?



图片

张国君 教授


目前,已有国内外许多品牌的CDK4/6抑制剂上市,如今,CDK激酶抑制剂已涌现更多靶点,除了CDK4、CDK6之外还有CDK2等。如果患者使用CDK4/6i 效果不佳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使用CDK2/4/6i,可能会更加高效和精准。


目前其一线治疗的适应症仍在不断拓展,TQB3616-Ⅲ-02作为国内首个CDK2/4/6抑制剂联合氟维司群的一线关键Ⅲ期研究,近期已报道达到主要终点,结果将在2025年ESMO大会公布。


其既往二线的临床试验研究TQB3616-Ⅲ-01数据显示,库莫西利联合氟维司群的中位PFS达到16.6个月,比对照组延长约9个月,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约64%,并且在多个亚组中均呈现一致获益。安全性方面,大多数不良事件为1–2级,≥3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约24.7%,低于大部分传统CDK4/6抑制剂的报道水平。总体来看,TQB3616在疗效与安全性之间实现了较好的平衡。


最早对于CDK激酶抑制剂的研究以靶向CDK2为主,然而没能单独成药,如今,我们非常期待多靶点抑制剂CDK2/4/6i的上市。


Q4


第九届云岭乳腺癌论坛在昆明顺利举办,已经成为全国颇具影响力的学术平台。您如何评价这一论坛在推动乳腺癌诊疗发展和区域学术交流中的作用?



图片

张国君 教授


云岭乳腺癌高峰论坛,由云南省肿瘤医院创办,顾名思义,“岭”有巅峰之意,我们希望将其打造为云南会议之“巅”。自2016年以来,至今已连续举办九届。本次会议以“规范·融合·突破”为主题,旨在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汇聚专家智慧,推动科研向临床转化,最终惠及广大乳腺癌患者,尽管该论坛在国内的影响力还有限,但未来随着时间推移,论坛的特色将逐步凸显,因为我们地处云南省,拥有比较长的边境线,未来我们会面向周边如东南亚、南亚如越南、老挝、缅甸、尼泊尔、印度、泰国等等国家展开高频、高质量的国际交流,促进学术提升。这种国际化的交流会让论坛更具特色,使“彩云之南”的学术声音能够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可以说,在不远的将来,云岭乳腺癌论坛将不仅是云南的学术盛会,更是推动区域乳腺癌诊治走向全国、走向国际的重要平台。



专家介绍

Expert presentation

图片

张国君  教授

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云南省肿瘤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国家特支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南粤百杰”

福建省“双百人才”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云南省肿瘤医院院长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2020年中国抗癌协会国际交流分会第一届副主任委员

福建省乳腺癌精准诊治重点实验室主任

Molecular Imaging and Biology国际副主编

美国和中国“核医学和分子影像杂志”常务编委

擅长领域:乳腺癌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分子影像技术与外科手术导航和抗肿瘤药物研发

发表文章:以第一或者通讯作者在Nat Med,

Nat Proto, Can Res, Clin Can Res

STTT等国际知名刊物上发表SCI论文及著作160篇

影响因子总和超过400,被引用次数逾5000次

科研及获奖:主持国家973项目分课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福建省重大项目等10余项科研基金

获资助基金总额3000万元以上





发送
CCMTV肿瘤频道
关注公众号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