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公众号

CCMTV APP

登录后可享受
同步多端记录
个性推荐视频
登录
为她而辩,为她而变:2025天津年轻乳腺癌会议次日精彩概览
CCMTV肿瘤频道 3273次浏览
2025-09-28
图片
图片
2025年9月27日,中国抗癌协会2025天津年轻乳腺癌会议进入第二个会议日,思想碰撞持续升温。随着议程进一步深化,27日大会重点聚焦于年轻乳腺癌诊疗中的难点与前沿进展,众多专家围绕精准治疗、伴随疾病、心理康复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剖析与多学科对话,旨在将共识转化为临床实践,切实推动中国年轻乳腺癌诊疗水平的提升

01
会议开场
图片
图片

会议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刘红教授的主持下拉开帷幕天津医科大学校长、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院长郝继辉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年轻乳腺癌防治已成为肿瘤领域的重要议题,需要构建从预防筛查、精准诊疗到康复管理的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本次会议聚焦“跨学科协作”与“全周期管理”两大核心,正是推动乳腺癌防治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期待通过深入交流共同探索更适合中国年轻乳腺癌患者的诊疗新模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希山院士在致辞中指出,年轻乳腺癌的防治已成为我国肿瘤领域的关键议题,其发病率的持续增长与患者对生育保护、长期生存质量的迫切需求,正推动诊疗模式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为中心”深刻转型。郝希山院士强调,进一步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创新,推动筛查、诊断和治疗的智能化与个体化发展,将多学科协作深度融入年轻乳腺癌的诊疗全周期。期待本次会议通过前沿报告与多学科对话,进一步凝聚共识,为探索适合中国年轻乳腺癌患者的精准防治路径贡献智慧。


图片
图片


02
中外共话YBC
图片

环节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耿翠芝教授、浙江省肿瘤医院王晓稼教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王海波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廖宁教授、深圳市人民医院胡泓教授依次主持。


解放军总医院江泽飞教授聚焦于年轻乳腺癌患者的生育决策难点,探讨了如何平衡生育意愿与疾病风险,重点解析了针对不同受体状态、淋巴结状况的患者在术后如何把握最佳备孕的关键时间窗。德州大学圣安东尼奥医学中心Virginia Kaklamani教授围绕激素受体阳性(HR+)晚期乳腺癌治疗领域的快速演进与深刻变革,系统探讨了从传统内分泌治疗到“靶向联合”新时代的范式转移。美国维克森林大学医学院癌症生物学系孙培庆(Peiqing Sun)教授聚焦探讨了驱动癌细胞扩散行为的细胞内在分子机制与外在微环境因素。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聂燕教授探讨分享了如何将分子分型从理论概念转化为临床实践的革命性路径,为优化年轻乳腺癌的治疗范式提供了前瞻性的方向与高级别证据。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河南省人民医院刘慧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葛洁教授、山东省肿瘤医院石志强教授围绕上述前沿议题展开深入讨论,总结出临床实践需将生育保护策略融入整体治疗规划,同时在晚期乳腺癌中积极推进精准靶向治疗此外重视乳腺癌早期扩散机制的基础研究向临床预警模型的转化,从而系统提升年轻乳腺癌患者的整体生存质量与长期预后。


图片


03
精准施治
图片

环节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莫雪莉教授、山东省肿瘤医院李慧慧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李曼教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傅佩芳教授依次主持。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徐莹莹教授聚焦于在新辅助免疫治疗背景下开展的TREND试验,围绕临床试验中获取的生物样本与多维数据,探讨了如何通过转化研究识别预测疗效和耐药的关键生物标志物,旨在为精准免疫治疗策略提供依据。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王涛教授围绕PAM通路抑制剂在HR+晚期乳腺癌中的应用,系统探讨了该类药物如何精准阻断PI3K/AKT/mTOR信号通路,表示未来需重点关注生物标志物检测的规范化与个体化方案的优化。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郝春芳教授重点关注如何基于新辅助治疗后的病理学动态调整辅助治疗策略,从而在平衡疗效与安全性的基础上,实现高危患者的强化治疗和优势人群的降阶治疗。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梁旭教授聚焦三阴乳腺癌从传统化疗到免疫治疗与精准治疗的范式转变,展望了基于生物标志物进一步细分人群、联合ADC药物等精准疗法改善长期生存的未来方向。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河南省肿瘤医院孙献甫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王彤教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孙建娜教授围绕上述议题展开深入讨论并总结指出,年轻乳腺癌的系统治疗已进入以生物标志物为导向的精准时代,临床实践需注重将免疫治疗、通路抑制及新辅助疗效等动态信息整合应用于辅助决策,同时在晚期阶段推进基因检测指导下的分层治疗,从而实现疗效最大化与治疗精细化之间的平衡。

图片


04
分型而治专题讨论
图片

环节唐山市乳腺疾病防治中心马杰教授主持。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杨华教授在汇报中重点分享了HR+HER-2-早期乳腺癌辅助治疗从“一刀切”到“精准分层”的演进之路。杨华教授深入探讨了如何基于基因表达谱等现代工具进行精确的风险分层,从而区分出真正需要强化治疗的高危人群与可安全豁免化疗的优势人群,最终实现个体化治疗与生存改善的平衡。


图片

05
年轻乳腺癌治疗新策略
图片

环节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殊教授辽宁省肿瘤医院张强教授南昌市人民医院陈文艳教授依次主持。


山东省肿瘤医院王永胜教授聚焦年轻乳腺癌的局部区域处理策略,探讨了如何在确保肿瘤安全性的前提下,通过精准的手术与放疗决策,平衡治疗效果与患者长期生活质量及美观需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陈洁教授聚焦年轻乳腺癌的手术方式优化,分享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保乳手术方式中的创新探索,最大程度满足年轻患者对术后外形与生活质量的更高需求。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史业辉教授在汇报中明确了年轻乳腺癌强化内分泌治疗的迫切性,进而指出了在疾病不同阶段基于循证医学的优选策略;最后展望了未来通过生物标志物指导耐药后精准治疗的新方向。


图片
图片
图片


盘锦市中心医院丁百放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张丽娜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赵晶教授围绕年轻乳腺癌治疗新策略话题进行讨论总结,提出必须将局部处理的精准性与系统治疗的强化策略视为一个有机整体,临床决策应立足于患者的长远生存,同时在局部治疗中追求功能与形态的保全,这是未来临床实践发展的核心方向。


图片
图片
图片



06
乳腺癌伴随疾病专场
图片

环节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厉红元教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张景华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方凤奇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李南林教授依次主持。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葛睿教授在年轻乳腺癌患者甲状腺炎及甲状腺功能异常管理报告中指出,乳腺癌与甲状腺癌存在显著的双向风险关联,其背后涉及激素通路交叉与遗传易感性等复杂机制,因此临床实践中应重视对患者的长期筛查、鉴别诊断与多学科个体化管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翔教授聚焦乳腺癌的各类伴随疾病问题,提出将伴随疾病的管理提升至与抗癌治疗同等重要的战略高度,实施贯穿诊疗全程的、多学科协作的系统性管理策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伍娟教授聚焦乳腺癌患者的骨健康管理,探讨了患者普遍存在的初诊骨代谢异常、年轻患者的高风险特征、化疗对骨密度的负面影响,以及早期干预与个体化骨保护治疗的必要性。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孔令泉教授聚焦年轻乳腺癌患者的失眠管理,围绕《女性乳腺癌患者失眠管理中国专家共识》的制定与临床意义,强调了关注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恩施州中心医院李靖教授、沧州市中心医院张勤教授、安阳市肿瘤医院魏娅教授对上述专题汇报进行讨论,专家们认为年轻乳腺癌的临床管理已远超抗癌本身,必须建立起以患者为中心、多学科协作的全程化管理体系。同时临床工作应将甲状腺功能、骨健康、失眠等伴随疾病的筛查与干预前移并常态化,通过制定规范化的临床路径与实践共识,最终实现为年轻乳腺癌患者提供既保生存又保生活质量的个体化精准管理。

图片
图片
图片


07
早期YBC治疗热点“辩与变”专场
图片

首场辩论由辽宁省肿瘤医院张强教授主持,江苏省徐州市肿瘤医院张敬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毅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朗荣刚教授参与评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淼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李南林教授围绕SLN1-2枚宏转移的YBC患者是否应常规接受腋窝淋巴结清扫”辩题展开积极辩论。正方观点明确,认为腋窝淋巴结清扫可最大程度清除病灶、降低局部复发风险,并提供准确的病理分期指导后续治疗。反方则主张避免过度治疗,指出在全身治疗日益完善的背景下,选择性保留腋窝可显著改善患者上肢功能和生活质量。

图片

第二场辩论会由包头市肿瘤医院张钢龄教授主持,河南省肿瘤医院龚喜龙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谢丽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张军教授参与评辩。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白俊文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宋向阳教授围绕“确诊携带BRCA胚系致病突变的YBC患者是否可以首选患侧保乳”话题展开辩论。正方认为保乳手术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不应因基因突变而剥夺患者保留乳房的权利。反方则持谨慎态度,强调BRCA突变带来的终生高复发风险及对侧新发风险,认为全乳切除尤其是预防性对侧切除是更为稳妥的根治性策略。评辩专家们讨论总结出,在充分评估肿瘤生物学行为与个体风险效益比的基础上,医患应共同决策。

图片

第三场辩论会由西安国际医学中心肿瘤医院薛妍教授主持,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钱晓龙教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冀学宁教授参与评辩。南昌市人民医院陈文艳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石晶教授围绕“关于年轻乳腺癌患者遗传易感基因检测”辩题展开积极辩论。正方核心论点是主张对所有年轻乳腺癌患者进行普筛性基因检测,认为这有助于明确遗传风险、指导治疗决策并为家族预防提供重要依据。反方则强调针对性检测策略,建议结合家族史和临床病理特征进行风险评估,避免过度医疗可能带来的心理与经济负担。

图片



08
会议总结
图片
图片

会议最后,红教授在大会总结中表示,本次中国抗癌协会2025天津年轻乳腺癌会议聚焦年轻乳腺癌热点问题,成功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大会通过多场前沿报告与辩论专题,全面展现了年轻乳腺癌在伴随疾病管理、生育保护、遗传风险评估等多方面的最新进展与实践成果,未来应继续推动以患者为中心的多学科全程管理理念,在提升治疗效果的同时更好地保障年轻患者的长期生活质量。


图片

本平台致力于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丰富的医学信息。请注意,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替代专业的医疗建议,也不应被用作诊疗指导。如果将这些信息用于非医学信息了解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此外,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赞同其描述和观点。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 END —

图片

CCMTV临床频道注册会员数据突破210万+,平均每日更新视频及资讯内容300余条,目前拥有医学视频数量10万+,累积时长达185万+分钟,致力于打造贯穿医学教育全过程的专业服务平台。CCMTV药械营销推广覆盖开发期(上市前)、导入期(上市)、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通过CCMTV朱雀AI大模型,实现权威精准触达和智能反馈分析,助力药械推广进入数字化闭环营销时代。


发送
CCMTV肿瘤频道
关注公众号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