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公众号

CCMTV APP

登录后可享受
同步多端记录
个性推荐视频
登录
好西例 |西达本胺助力PTCL患者长期生存:超高龄患者总生存近5年,IV期患者无进展生存超10年
CCMTV血液频道 4760次浏览
2025-09-26
图片

外周 T 细胞淋巴瘤(PT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一组少见且具有高度异质性的肿瘤,整体预后较差,且我国发病率显著高于西方国家。其常见亚型包括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TCL-NOS)、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ENKTL)、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 及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AITL)。尽管采用CHOP或CHOP样方案等一线诱导治疗可使多数PTCL患者获得缓解,但仍面临高复发风险。因此,目前亟需能够改善PTCL患者生存结局的治疗策略。


本期我们邀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刘澎教授分享2例PTCL病例,通过解析其诊疗过程,为临床实践提供关键启示。


Part 1


1例超高龄外周T细胞淋巴瘤

病例分享

图片

病例简介

2019年末,95岁男性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红色皮疹伴剧烈瘙痒,外院予激素及抗组胺治疗后好转。2020年7月,患者左颈部淋巴结肿大,无痛感,皮疹复发,伴发热,最高38.9℃,前述治疗无效。2020年10月于我院行皮肤活检及左颈部淋巴结穿刺活检,病理提示T淋巴细胞增生伴异型性,Ki-67指数较高,考虑淋巴系统增殖性疾病可能。2020年11月,行左颈部完整淋巴结活检,结合病史、免疫组化及基因检测结果,确诊为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ET-CT示全身多发淋巴结受累,脾大,皮肤多发炎性病变,结直肠多发糖代谢异常增高灶,前列腺增生伴钙化,两肺慢性炎症及陈旧灶。ECOG评分3分,因患者超高龄暂未行骨髓穿刺。入院诊断为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Ann Arbor分期III期A组,IPI 4分)。

图片

治疗经过及随访情况

2020年11月起,予西达本胺(20mg biw)联合来那度胺(10mg qd d1-14)方案治疗4周期,后因出现反复发热、肺炎及左下肢肌间静脉血栓,于2021年3月26日停用来那度胺,继续予西达本胺单药治疗。经支持治疗后,血栓及肺炎均改善。2021年6月起再次联合来那度胺(10mg qd ,口服5天停5天),并加用利伐沙班抗凝。3个月后复查CT显示疗效从部分缓解(PR)达到完全缓解(CR),期间未出现明显血液学或脏器毒性。


2021年10月调整治疗方案为来那度胺10mg(口服4天休6天)联合西达本胺20mg biw,治疗后胃纳改善,白蛋白及球蛋白回升。2022年2月复查评估持续CR。2022年12月因感染新冠病毒暂停治疗。2023年5月皮疹复发,超声提示右侧腋窝淋巴结肿大,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复发。


2023年6月起予二线治疗方案维布妥昔单抗(100mg d1)联合西达本胺(20mg biw)治疗3周期,疗效评估为PR。2023年9月因乏力纳差明显,调整为来那度胺(10mg qd ,口服5天停10天)联合泼尼松(15mg qd)维持治疗。维持治疗期间出现低热、皮肤瘙痒,血常规提示嗜酸性粒细胞升高、CRP升高。定期复查CT均显示疾病为PR状态。2024年4月及9月复查CT示淋巴结较前相仿或略缩小,右下肺新增结节。患者于2025年8月初死亡,自2020年11月开始治疗起计算,总生存期为4年9个月。


Part 2


1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IV期

病例长期维持治疗病例分享

图片

病例简介

47岁女性,2014年12月因“孕38周,下腹痛半天”就诊,入院后2小时出现寒战,体温38.8℃,胎心偏快,考虑胎儿窘迫,行剖宫产。术中见子宫前方脓性腹水及小肠穿孔,周围有质韧病变,行小肠部分切除。术后病理提示淋巴组织(T细胞为主)增生性病变,淋巴瘤暂不能排除。免疫组化结果支持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伴EBV感染(EBER+)。PET-CT显示淋巴瘤累及小肠多处、肠系膜、鼻咽部及颈椎、胸椎。骨髓活检未见累及。诊断为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IV期A组,IPI 2分)。

图片

治疗经过及随访情况

2015年1月9日起,予调整后的SMILE方案[地塞米松40mg (d1-d3)+ 依托泊苷0.16g(d1-d3)+培门冬酶3750IU(d7)]化疗,辅以对症支持治疗及抗EBV治疗。在第二周期SMILE方案化疗过程中,原定方案为:甲氨蝶呤3g(d1),异环磷酰胺2.37g(d2-d4),地塞米松40mg(d2-d4),依托泊苷0.15g(d2-d4),培门冬酶3750IU(d8)。然而,患者使用甲氨蝶呤后出现皮疹,考虑过敏,遂停用该药,其余药物继续按原方案应用。2015年3月至4月,行两周期P-Gemox方案[培门冬酶3750IU (d1)+吉西他滨1.6 (d1,15)+奥沙利铂160mg (d1,15)]化疗。2015年5月5日复查PET-CT评估提示疾病进展,遂更换方案为GDP联合三氧化二砷,化疗期间偶有恶心、呕吐。2015年5月29日调整为三氧化二砷联合西达本胺(30mg biw)治疗,并完成两个周期联合治疗。2015年9月,出现带状疱疹,复查评估病情为疾病稳定(SD)。因合并病毒感染,暂未联合其他治疗继续西达本胺单药口服,但因出现骨髓抑制,将西达本胺减量至20mg biw口服,后续血象恢复后,继续以西达本胺单药维持治疗。


2015年11月及2016年2月复查CT均提示疾病稳定。2016年4月及7月复查显示病情持续稳定。患者自2015年5月29日起持续接受西达本胺单药维持治疗,剂量为20mg biw,定期随访评估病情保持稳定。2025年5月28日最新随访CT显示:肝脏表面光滑,各叶比例匀称,肝尾状叶见小圆形低密度灶,余平扫肝实质密度未见异常;脾脏未见肿大,密度均匀;胆管无扩张;胰腺及双肾未见异常;腹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及积液。膀胱充盈良好,壁无增厚,子宫未见异常,盆腔未见肿大淋巴结,伴少量积液。两肺见多发小结节,大者位于左肺(im33、44),约5-6mm,两肺见少许条索影,支气管腔通畅,肺门及纵隔未见肿大淋巴结,两侧胸腔见少量积液。患者截至2025年已持续用药超10年,整体耐受良好。


专家点评

病例一展示了一例超高龄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患者的个体化治疗的过程。该患者起病表现为全身皮疹及淋巴结肿大,伴B症状,病理及PET-CT提示多系统受累,ECOG评分3分,且伴有高Ki-67指数等高危特征。治疗上突破年龄限制,采用西达本胺联合来那度胺的非化疗方案,并依据不良反应灵活调整用药策略,在支持治疗保障下实现从部分缓解至完全缓解。疾病复发后及时调整为维布妥昔单抗联合西达本胺治疗,后续采用来那度胺+泼尼松维持治疗。尽管最终疾病进展,总生存期达4年9个月,突显表观遗传药物在高龄、不耐受强化疗患者中的显著生存获益与良好安全性。


病例二展示了一例妊娠合并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IV期)患者的长期治疗与维持经验。该病例起病隐匿、病情进展迅速,伴EBV感染及多器官侵犯。患者经手术及多线化疗,因过敏及不良反应多次调整治疗方案,最终调整至以西达本胺为基础的联合/序贯维持治疗并实现长期疾病稳定。自2015年5月起持续使用西达本胺单药维持治疗(20mg biw),至今持续疾病控制已超过10年,药物整体耐受性良好,未见复发迹象。该病例表明,西达本胺作为维持治疗药物,可有效控制疾病进展并显著延长生存期。


PTCL是一组多样化源于胸腺成熟T细胞引起的淋巴恶性增殖性疾病,既往常用CHOP方案治疗,但除ALCL外,其他亚型对CHOP方案的敏感性较低,缓解率不理想,总体预后较差。西达本胺作为国内首个获批用于复发或难治性PTCL的新型药物,在PTCL的治疗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填补了该治疗领域的空白[1]


西达本胺是一种新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通过调控多条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肿瘤细胞周期进程、诱导细胞凋亡,并增强自然杀伤(NK)细胞和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介导的抗肿瘤免疫效应,在PTCL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此外,西达本胺还能够抑制调节性T细胞(Treg)的扩增,这可能在其长期维持治疗中进一步发挥抗肿瘤作用。


在关键性Ⅱ期临床试验(CHIPEL研究)中,共入组 83例复发或难治性 PTCL患者,经西达本胺单药治疗,79例患者疗效可评估,客观缓解率(ORR)为28%,CR率为14%,中位总生存期(OS)为 21.4个月,即使SD的患者也可从西达本胺单药治疗中显著获益。此外,日韩Ⅱb期临床试验长期随访结果显示,西达本胺单药治疗R/R PTCL患者的OS获得有临床意义的改善,中位OS达33.6个月,1例患者最长治疗周期接近4年,大多数不良事件 (AE) 可通过支持治疗和剂量调整来控制 [2-3]。在PTCL维持治疗中,西达本胺也显示出良好疗效,尤其在一线维持治疗中具有较好的无进展生存(PFS)和OS获益,且安全性良好。一项回顾性研究纳入58例PTCL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西达本胺口服作为一线或挽救治疗后的维持治疗。中位维持治疗时间为16个月(1~72),中位PFS为33个月(2~74),中位 OS未达到。接受西达本胺作为一线维持治疗患者的PFS和OS均优于挽救性维持治疗患者(中位PFS:未达到 vs 7个月,P < 0.001;中位OS:未达到 vs 67个月,P = 0.009)[4]。研究提示,西达本胺具有高抗肿瘤活性和低毒性等优点,可为PTCL患者带来显著临床获益。


综上所述,西达本胺在T细胞淋巴瘤治疗中兼具诱导缓解与维持治疗的双重价值。其良好的安全性以及口服给药的便利性,更有利于患者长期管理,为提升难治性淋巴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及远期预后提供重要治疗手段。随着真实世界数据的不断积累和治疗策略的持续优化,西达本胺已连续8年获得CSCO诊疗指南I级推荐(1A类证据),成为R/R PTCL治疗的标准治疗选择之一,为PTCL患者带来显著的长期生存获益。



专家简历


图片


刘 澎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主任医师

教授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主任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淋巴瘤 · 骨髓瘤诊疗中心主任

复旦大学校聘关键岗位引进人才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骨髓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科研项目和论著:若干




参考文献:

1.陈娟, 李雪梅, 唐晓琼. 西达本胺治疗肿瘤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J] .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2018, 41(1) : 60-64.

2.ShiY, et al. Results from a multicenter, open-lab pivotal phase Ⅱ study of chidamide in relapsed or refractory 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J].Ann Oncol,2015,26(8):1766-1771.

3.Rai S, et al. Long-term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ucidinostat in patients with relapsed or refractory 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 final analysis of phase IIb results. Haematologica. 2024 Oct 1;109(10):3357-3362.

4.尹华,等. 中华血液学杂志.2024 12;45(12):1091-1097.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号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图片
往期精彩推荐



好西例|西达本胺单药治疗复发滤泡淋巴瘤1例

好西例|西达本胺联合PD1治疗复发难治CAEBV相关HLH

好西例|西达本胺有效治疗一例三打击合并双表达同时伴表观遗传异常的移植后复发DLBCL

【好西例】弓晓媛教授:西达本胺联合治疗难治性ETP-ALL疗效显著

好西例 |从诱导到维持:西达本胺为DLBCL临床实践提供长期生存新策略




荟萃名家 聚焦临床

欢迎关注CCMTV·血液频道!

CCMTV血液频道视频号已上线!
带您了解最新血液资讯
精彩不断,敬请关注!

发送
CCMTV血液频道
关注公众号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