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公众号

CCMTV APP

登录后可享受
同步多端记录
个性推荐视频
登录
CSH 2025|钟玉萍教授:破解多发性骨髓瘤骨病诊疗难题,从认知到治疗全攻略
CCMTV血液频道 4860次浏览
2025-09-25

图片

2025年9月11日-14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血液病学研究所、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第十九次血液学学术会议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以“传承・创新・融合・卓越”为主题,汇聚全球血液学领域顶尖力量,搭建了一个高效、高质的学术交流平台。会议期间,CCMTV血液频道邀约青岛市市立医院钟玉萍教授接受采访,就多发性骨髓瘤的骨病诊疗发表见解。


认知多发新骨髓瘤骨病(MBD):不止于 “骨痛”,更需警惕全身健康威胁

“提及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骨痛,但实际上它对患者的危害远不止于此。” 钟玉萍教授开篇便强调了正确认知MBD的重要性。她指出,“临床数据显示,超过80%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疾病进展中会出现骨损伤,除了常见的骨痛,还可能伴随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高钙血症等严重并发症。这些问题不仅会让患者失去正常活动能力,还会对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产生消极影响,从而导致骨病更甚,陷入到恶性循环中。此外,高危患者可能因脊髓压迫导致瘫痪,或因高钙血症引发肾脏损伤、心血管风险升高,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期。”

深入剖析MBD的发病机制,钟教授解释道:“骨骼的正常代谢依赖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动态平衡,而骨髓瘤细胞会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持续激活破骨细胞、抑制成骨细胞功能。这种‘失衡’会导致骨吸收速度远超骨形成速度,进而引发骨结构破坏,形成溶骨性病变。正是这种独特的病理机制,使得MBD的治疗需要兼顾‘控制肿瘤’与‘修复骨损伤’,难度远超普通骨病。”


诊疗困境:从“诊断滞后”到“治疗局限”,临床仍需突破多重障碍

尽管近年来多发性骨髓瘤的整体诊疗水平显著提升,但MBD的诊疗仍面临诸多挑战。钟玉萍教授结合临床经验,梳理了当前诊疗中的主要难点。“首先是诊断滞后问题。部分早期 MBD 患者仅表现为轻微骨痛,容易被误诊为骨质疏松、关节炎等常见骨科疾病,等到出现明显骨折或脊髓压迫症状时才确诊,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机。” 她建议,对于多发性骨髓瘤高危人群或出现不明原因骨痛、骨密度异常的患者,应及时进行X线、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病要是进行PET/CT检查,实现MBD的早期识别。
在治疗层面,钟教授坦言传统治疗手段存在明显局限。“过去,MBD的治疗多依赖化疗、放疗。化疗和放疗虽能抑制骨髓瘤细胞增殖,间接减少骨损伤,但对已形成的溶骨性病变修复作用有限;如今骨靶向药物如地舒单抗不仅可以除减轻症状、延缓骨相关事件(SREs)获益外,还可显著降低高钙血症风险、提升骨密度、改善骨代谢。然而在临床实践中,骨靶向药物的用药时间较为滞后,通常在患者出现了MBD相关症状后才开始使用,使得治疗效果有所折扣。目前,国内指南已将确诊及接受骨靶向治疗作为推荐,助力MBD的预防和治疗更卓有成效。


多维度治疗:从 “单一用药” 到 “综合管理”,创新方案拓展诊疗边界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治疗已从“单一控制骨损伤”转向“肿瘤控制+骨保护+并发症管理”的综合模式。钟玉萍教授详细介绍了当前临床常用的多维度治疗策略。“在肿瘤控制方面,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AR-T细胞治疗等创新疗法的应用,能更精准地清除骨髓瘤细胞,从源头减少骨损伤的诱因;在骨保护治疗中,地舒单抗为患者提供了新选择,该药物通过特异性作用于RANKL-RANK通路,在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降低骨相关事件发生率方面展现出良好效果,且对肾功能影响较小,适合部分特殊人群。”
除了药物治疗,钟教授还强调了多学科协作(MDT)与患者长期管理的重要性。“MBD的治疗需要血液科、骨科、肾内科、营养科等多科室协作:骨科医生可通过手术修复严重骨损伤,改善患者活动能力;肾内科医生协助监测肾功能,指导药物剂量调整;营养科医生则通过补充钙、维生素D等营养素,预防治疗相关低钙血症,促进骨健康。同时,要重视患者长期随访,定期评估骨密度、影像学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才能最大限度降低骨相关事件风险。”
从疾病认知到诊疗实践,从当下方案到未来探索,钟玉萍教授的分享为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诊疗提供了全面视角。随着多学科协作的深化与创新疗法的迭代,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将不断攀升。

钟玉萍 教授

图片
青岛市市立医院血液科主任,青岛市高层次引进人才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

亚洲骨髓瘤网成员(AMN)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浆细胞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多发性骨髓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浆细胞疾病学组委员

山东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浆细胞疾病工作组组长

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

曾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淋巴瘤与骨髓瘤系做博士后研究,2004年-2020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工作,主笔撰写及参与多部行业指南的制定,研究方向为淋巴、浆细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审核专家|钟玉萍教授


相关链接:

大会预告片重磅发布!中华医学会第十九次血液学学术会议欢迎您

日程查询|中华医学会第十九次血液学学术会议

CSH 2025|胡豫教授:以 “京韵” 承血脉,共绘中国血液学新蓝图

CSH 2025|张晓辉教授:以创新为笔,绘就中国血液学的 “京韵新篇”

CSH 2025|京韵中华·血脉相承——中华医学会第十九次血液学学术会议在京盛大开幕

CSH 2025|别过京华,相约渝州!中华医学会第十九次血液学学术会议在北京圆满闭幕

CSH 2025|张晓辉教授:中国血液学事业——从传承创新迈向全球领跑

CSH 2025|巨春蓉教授:免疫缺陷人群难治性 / 耐药性CMV感染的个体化诊疗新策略


本平台致力于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丰富的医学信息。请注意,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替代专业的医疗建议,也不应被用作诊疗指导。如果将这些信息用于非医学信息了解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此外,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赞同其描述和观点。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 END —
图片
CCMTV临床频道注册会员数据突破210万+,平均每日更新视频及资讯内容300余条,目前拥有医学视频数量10万+,累积时长达185万+分钟,致力于打造贯穿医学教育全过程的专业服务平台。CCMTV药械营销推广覆盖开发期(上市前)、导入期(上市)、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通过CCMTV朱雀AI大模型,实现权威精准触达和智能反馈分析,助力药械推广进入数字化闭环营销时代。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大会微官网

↓↓↓ 


发送
CCMTV血液频道
关注公众号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