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公众号

CCMTV APP

登录后可享受
同步多端记录
个性推荐视频
登录
陈占红教授解读2025 CSCO BC指南:HER2低表达乳腺癌分层治疗新时代与骨保护优选方案​
CCMTV肿瘤频道 3697次浏览
2025-08-29
图片

乳腺癌是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也是全球女性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根据激素受体(HR,包括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HER2 或 ERBB2)状态,乳腺癌可细分为几种亚型。HER2是乳腺癌的主要驱动分子和治疗靶点,HER2状态在临床上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HC)和原位杂交(ISH)方法确定。其中,HER2低表达定义为免疫组化(IHC)1+或2+伴原位杂交(ISH)-,HER2超低表达定义为IHC 0伴≤10%肿瘤细胞具有不完全轻度染色。远处转移是乳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骨骼是乳腺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约占所有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60%~75%,临床上,骨转移往往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在乳腺癌治疗中,既要积极治疗原发病灶,也要积极进行骨保护治疗,这对于预防骨相关事件(SREs)、保障生存质量至关重要。浙江省肿瘤医院陈占红教授针对2025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CSCO BC指南)中关于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以及骨健康管理相关内容进行解读,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01

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治疗策略更精准,新药带来新希望


图片

1 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患者治疗药物推荐

目前,指南将HER2低表达定义为HER2 IHC 1+IHC 2+/ISH-。既往由于缺乏针对性靶向治疗手段,这类患者往往被归类为“HER2阴性”群体,导致治疗选择局限。基于DESTINY-Breast04DB04)等研究的积极探索成果以及HER2低表达乳腺癌的“特殊性”等考量,2025CSCO BC指南与2024版保持一致,单列“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解救治疗”章节,明确要求通过标准化检测流程实现精准分型,并提供针对这部分患者的实践管理建议。此外,此次新版指南更新中,针对超低表达(IHC 0,≤10%浸润性癌细胞呈现不完整的、微弱的细胞膜染色)进行了明确定义。同时,针对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新版指南仍然依据是否CDK4/6抑制剂(CDK4/6i)经治进行了分层推荐。

对于未接受过CDK4/6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临床仍推荐采用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方案。而在CDK4/6抑制剂经治患者中,T-DXd被提升为I级推荐(证据等级1A),成为该推荐级别中唯一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同时化疗也升为I级推荐(证据等级2A)。T-DXd的此次推荐更新主要基于DESTINY-Breast04DB04)和DESTINY-Breast06DB06)两项研究的结果。DB04研究纳入了既往接受过1-2线化疗的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患者,其中HR+人群占比88.7%,且超70%CDK4/6i经治患者。结果显示,在HR+/HER2低表达人群中,T-DXd相比化疗显著延长了mPFS10.1个月 vs 5.4个月,HR=0.51P<0.001)和mOS23.9个月 vs 17.5个月,HR=0.64P=0.003),且HR阴性/HER2低表达人群mPFS8.5个月 vs 2.9个月,HR=0.46)和mOS18.2个月 vs 8.3个月,HR=0.48)获益与整体人群及HR+人群一致。T-DXdDB04研究的显著成果,彻底改变了传统乳腺癌治疗非阳即阴的二分法观念。

HR+/HER2低表达人群中,如果说DB04研究支持了T-DXd作为标准内分泌经治且接受过≥1线化疗后的治疗新选择, DB06研究则进行了更前线的探索,将T-DXdHER2低表达领域进一步前移至内分泌经治且未经化疗的患者人群,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入组人群中有89%的患者既往接受过CDK4/6i治疗。在HR+/HER2低表达患者中,T-DXd与化疗相比经BICR评估的mPFS显著改善(13.2个月 vs 8.1个月,HR=0.6295%CI0.51-0.74P0.0001)。ITT(意向治疗)和 HER2 超低表达组的结果与HER2低表达组一致。DB06 研究使T-DXdHR+/HER2低表达患者中的应用前移至内分泌±靶向治疗后的一线化疗,并且进一步拓展至0HER2超低表达患者,表明T-DXd在内分泌经治人群中的获益能够延续至后续治疗,为患者提供长期生存改善,进一步验证了T-DXd作为CDK4/6i经治HR+/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患者前线治疗的优势。

针对TROP2靶点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在指南中的推荐级别也获得提升:戈沙妥珠单抗(SG)由原推荐级别升至II级推荐(证据等级1A);芦康沙妥珠单抗(SKB264)作为新增方案被列为II级推荐(证据等级2A);德达博妥单抗(Dato-DXd)也作为新增推荐入选,列为III级推荐。这些更新主要基于EVER-132-002KL264-01以及TROPION-Breast01等研究的积极结果。未来,相信随着更多临床研究证据出炉,针对HER2低表达乃至超低表达患者的精准诊疗策略将进一步优化,更多新型ADC药物的临床应用将为患者带来新的生存希望。



01

乳腺癌骨转移:治疗目标升级,地舒单抗成优选


图片

2 2025 CSCO BC指南骨改良药物推荐

骨转移是晚期乳腺癌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约70%的患者会发生骨转移。临床上,乳腺癌骨转移多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溶骨性病变,少数患者表现为溶骨成骨混合性病变。骨转移的发生易出现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等骨相关事件(SREs),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干预系统治疗进程,进而影响患者预后。因此,在确诊乳腺癌后,需要重点关注骨转移的预防和骨保护措施。

2025 CSCO BC指南对骨改良药物地舒单抗或双膦酸盐均为Ⅰ级推荐,而地舒单抗作为一种全人源IgG2单克隆抗体,可通过高亲和性和特异性结合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功能和存活,减少骨破坏,打破肿瘤骨转移恶性循环,抑制过度骨吸收,减少骨破坏。同时,与双膦酸盐相比,地舒单抗不经过肾脏代谢及排泄,不增加患者的肾功能损伤。研究显示与唑来膦酸组相比,地舒单抗组首次发生SREs的时间延长了18%HR 0.8295% CI 0.71-0.95,非劣效性检验P0.001;优效性检验P0.01,具体结果见图3A),并且地舒单抗组的疗效随着时间推移保持一致,地舒单抗组和唑来膦酸组首次发生SRE的时间分别为未达到和26.4个月。同时,与唑来膦酸组相比,地舒单抗组发生多次SRE的风险(首次及随后SRE的时间)降低了23%(RR 0.7795% CI 0.66-0.89P0.001,具体结果见图3B)。

图片

两组受试者首次出现SRE的时间与多次SRE的风险比较

2024ASCO年会上,公布了一项在中国乳腺癌骨转移人群中应用地舒单抗的真实世界研究结果。该研究共入组185例患者,其中有16例(8.65%)在地舒单抗治疗后出现SREs,未达到首次出现SRE的中位时间。确诊骨转移后≤3个月与确诊>3个月开始使用地舒单抗的骨病灶ORRDCR分别为31.54% vs. 6.15%p<0.001)和68.46% vs. 21.54%p<0.001)。地舒单抗治疗时间<6个月与≥6个月的骨病灶ORRDCR分别为4.62% vs. 33.08%p<0.001)和37.69% vs. 76.92%p<0.001)。该研究提示,在真实世界中,在骨转移早期开始地舒单抗治疗,以及延长地舒单抗治疗时间可能会为骨转移带来更好的临床结果。

图片

中国乳腺癌骨转移人群中应用地舒单抗的真实世界研究结果


01

  总结


乳腺癌,尤其是HER2低表达亚型,近年来在治疗策略与综合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基于DB-04、DB-06等重大研究证据,2025 CSCO BC指南将T-DXd提升为CDK4/6抑制剂经治患者的I级推荐方案,突破传统治疗范式,为超过半数乳腺癌患者开启精准治疗新篇章。在骨健康管理领域,指南强调防治前移理念,将地舒单抗作为骨转移优选策略,通过早期干预和长期维持治疗,有效突破"骨转移-骨事件-治疗中断"的恶性循环。这些革新不仅体现了中国乳腺癌诊疗从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从泛化治疗向精准干预的重大转变,更彰显了以患者为中心、全面提升生存质量与生存期并重的现代医学理念,为全球乳腺癌防治贡献中国智慧。



参考文献

1. Giaquinto AN, et al. CA Cancer J Clin. 2022;72:524–41.

2. Allison KH, et al. J. Clin. Oncol. 2020;38:1346–1366.

3. Dai LJ, et al. Nat Commun. 2023 Aug 22;14(1):5112.

4. Lv H, et al. Breast Cancer Res. 2025;27(1):45.

5. Brook N., et al. Cell Biol. 2018;96:63–78.

6. CSCO 乳腺癌诊疗指南 2025 版.

7. Modi, S, et al.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87(1), 9–20.

8. Curigliano G, et al. ASCO 2024. Abstract LBA1000.

9. Xu B, et al. Nat Med. 2024;30(12):3709-3716.

10. Ouyang Q, et al. 2023 ESMO 380MO

11. Bardia A, et al. J Clin Oncol.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12, 2024.

12. PANTEL K, et al. Nat Rev Clin Oncol,2018, 15(3): 129-131.

13. 中国抗癌协会骨肿瘤和骨转移瘤专业委员会. 乳腺癌骨转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J]. 中国肿瘤临床, 2022, 49(13): 660-669. 

14. Martin M, et al. Clin Cancer Res. 2012 Sep 1;18(17):4841-9.

15. Xu Liang, et al. 2024 ASCO, Abstract e13103.




1. Guo L, et al. Exp Hematol Oncol. 2023 Jan 9;12(1):3.

2. Derakhshan F, et al. Annu Rev Pathol 2022;17:181204

3. Li Y, et al. J Hematol Oncol 2022;15:121. 

4. Howard FM, Olopade OI. Cancer J 2021;27:816

5. Sporikova Z, et al. Clin Breast Cancer 2018;18: e841e850. 

6.CSCO 乳腺癌诊疗指南 2025 .

7. Tulotta C, et al. Cancer. 2018;25:R421r434.

8. BAA A K, et al. Indian J Nucl Med,2020,35(1):82-83.

9. 刘柳.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20,34(8):763-767.

10. 刘沫含,.协和医学杂志,2023,14(03):638-645.

11. Alison T Stopeck, et al. J Clin Oncol. 2010 Dec 10;28(35):5132-9.

12. Xu Liang, et al. 2024 ASCO, Abstract e13103.





01

专家介绍


图片


陈占红 主任医师 

浙江省肿瘤医院

硕士生导师

浙江省肿瘤医院乳腺内科副主任兼 病区主任

国家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检测专家委员会乳腺癌组专家

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心脏病学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乳腺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乳腺疾病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CSCO-BC指南编委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第二届委员会乳腺癌学组委员

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心脏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乳腺肿瘤诊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乳腺临床试验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浙江省免疫学会肿瘤免疫与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预防医学会第一届生殖疾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 END —

CCMTV肿瘤频道视频号已上线!

图片

发送
CCMTV肿瘤频道
关注公众号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