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公众号

CCMTV APP

登录后可享受
同步多端记录
个性推荐视频
登录
与肿瘤战斗的365天丨赵铖龙教授:乳腺癌骨转移的治疗策略与疼痛管理
CCMTV肿瘤频道 2662次浏览
2025-08-14
图片

前  言


乳腺癌是影响女性健康的首要恶性肿瘤,2022年我国乳腺癌总发病人数为35.7万,总死亡人数为7.5万1。骨骼是乳腺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约占所有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60%~75%2。乳腺癌骨转移在临床上多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溶骨性病变,少数患者表现为溶骨成骨混合性病变。一旦发生骨转移,可能会出现骨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及高钙血症等骨相关事件(SREs),严重影响患者的自主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2。为帮助患者和家属更清晰地认识乳腺癌骨转移及其防治,CCMTV特别栏目《与肿瘤战斗的365天》特邀上海长征医院赵铖龙教授接受采访,从临床实践出发,深入解读乳腺癌骨转移的治疗目标、治疗选择以及疼痛管理,帮助患者和家属正视疾病,重拾信心。



图片

对于乳腺癌患者,经过内分泌治疗后为什么会让骨骼更脆弱?为何更容易出现骨转移?

赵铖龙 教授

图片

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治疗中的重要手段,通过降低患者体内激素水平抑制肿瘤生长。然而,这一过程会降低激素水平,类似于绝经后女性激素水平的下降,导致骨质疏松。骨量的丢失改变了骨微环境,使破骨细胞过度活跃。活跃的破骨细胞会释放骨内的更多基质,为肿瘤生长创造更适宜的环境。因此,内分泌治疗后骨转移风险可能增加。

图片

乳腺癌患者骨转移后,是否还能进行内分泌治疗?对于骨改良药物,应该如何进行选择?

赵铖龙 教授

图片

乳腺癌患者骨转移后是否能继续进行内分泌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既往治疗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如果是Luminal型乳腺癌(ER/PR表达阳性),则具备内分泌治疗的理论基础,但是还需要看患者既往是否接受过内分泌治疗,如既往内分泌治疗效果不佳或疾病仍在进展,则需要调整药物治疗。而对于初诊、未治疗的骨转移患者,内分泌治疗是一个合适的选择,但具体还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临床评估从而决定治疗方案。

这部分患者在内分泌治疗的同时,需要使用骨保护药物进行治疗。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骨保护药物包括RANK抑制剂地舒单抗和传统的改良药物双磷酸盐类,地舒单抗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疗效,目前临床应用更为广泛。

图片

乳腺癌骨转移的整体治疗目标是什么,是侧重于控制肿瘤进展,还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不同治疗目标之间如何进行平衡?

赵铖龙 教授

图片

乳腺癌是目前临床最容易发生骨转移的原发肿瘤之一,治疗过程中需兼顾控制肿瘤进展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首先通过全身抗肿瘤治疗控制疾病发展,降低骨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但单纯抗肿瘤治疗对骨转移效果有限,需联合骨保护药物如地舒单抗和双磷酸盐,保护骨微环境,避免骨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尤其是病理性骨折以及需要手术或放疗等事件的发生。对于严重骨质破坏的患者,可考虑外科手术解决局部问题,再配合全身药物治疗,以维持患者较好的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获益。治疗中需综合评估病情、病理类型及既往治疗效果,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并通过多学科协作和动态调整,平衡不同治疗目标。

图片

对于骨转移引起的中重度疼痛,如何制定阶梯式止痛治疗方案,常用的止痛药物的使用原则和注意事项是什么,如何避免药物成瘾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赵铖龙 教授

图片

疼痛的管理在肿瘤治疗过程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对于疼痛的管理遵循WHO的三阶梯止痛方案。首先需评估患者疼痛程度。轻度疼痛时,先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塞来昔布、布洛芬等。若效果不佳,则进入第二阶梯,可使用弱阿片类药物,如可待因、曲马多等;对于顽固性疼痛需要使用强阿片类药物如吗啡(包括缓释型和立即起效剂型)。通过不同的药物的组合,可以得到更好的治疗方式。对于第二阶梯效果不佳的患者,在升到第三阶梯之前可尝试联合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长期顽固性疼痛患者可考虑植入镇痛棒。用药时要遵循规律性和预防性原则,长期慢性疼痛患者可使用缓释剂型(每12小时1次或早晚各1次,让患者长期处于无痛状态),而急性爆发性疼痛则需使用急性吗啡针等立即起效的药物。

破局乳腺癌骨转移:内分泌“双刃剑”下的骨改良与全程镇痛新策


在乳腺癌骨转移的治疗过程中,控制肿瘤进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延长生存期是核心目标2。内分泌治疗作为关键手段之一,虽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但可能增加骨转移风险,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联合骨改良药物以增强疗效。地舒单抗因良好的安全性和显著的疗效,目前在临床上应用更为广泛2。在疼痛管理方面,遵循规律性和预防性用药原则至关重要。对于长期慢性疼痛患者,建议使用缓释剂型药物以维持稳定的镇痛效果;而对于突发的急性爆发性疼痛,则需使用如急性吗啡针等快速起效的药物进行及时干预3



赵铖龙 教授 上海长征医院


图片


  • 上海长征医院  骨肿瘤科

  • 主治医师  医学博士

  • 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肿瘤靶向免疫治疗学组委员

  •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疗器械创新与应用分会第二届委员

  • 长期从事原发及转移性骨与软组织肿瘤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参与重点项目等6项

  • 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余篇

  • 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8项,在申请发明专利5项



参考文献

1. Han B, et al. J Natl Cancer Cent. 2024 Feb 2;4(1):47-53.

2. 中国抗癌协会骨肿瘤和骨转移瘤专业委员会. 乳腺癌骨转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202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临床肿瘤学杂志,2018,23(10):937-944.




图片




编辑|13

责编|13


— END —

CCMTV肿瘤频道视频号已上线!

图片


发送
CCMTV肿瘤频道
关注公众号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