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公众号

CCMTV APP

登录后可享受
同步多端记录
个性推荐视频
登录
聚焦血液重症前沿,引领学科发展新征程——武汉协和医院血液科引领行业前行
CCMTV血液频道 1393次浏览
2025-08-14

图片

2025年8月7-8日,由《中华血液学杂志》主办的 "血液专科重症单元危重症患者诊疗和管理专家研讨会" 在武汉隆重召开。全国8省21家三甲医疗机构的60余位血液学权威齐聚,聚焦血液专科重症单元(HCU)建设等核心议题。作为大会主席,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武汉协和医院血液病研究所所长胡豫教授,以深厚积淀与创新成果,为我国血液重症诊疗体系发展指明方向。

图片

胡豫教授:从困境突围到体系革新,见证专科建设跨越

"我国血液重症专科的每一步发展,都源于临床对生命的敬畏。" 胡豫教授在开幕致辞中揭开学科发展历程。传统ICU模式下,血液重症患者死亡率曾高达95%,2012年协和医院从10张病床起步搭建血液重症监护体系,正是对这一现实的回应。如今,全国已有10余家医疗机构开展HCU建设,协和的探索已成为行业范本——通过标准化诊疗流程、多学科协作机制,将血液危重症救治成功率提升至国际领先水平。

图片

胡豫教授强调,专科化是必然趋势:"血液重症患者病情复杂,涉及出凝血、感染防控等多重难题,必须由专业团队主导救治。" 他提出的"标准化建设、规范化培训、多中心研究"三步走策略,推动学科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化发展。其团队在静脉血栓精准诊疗领域30年深耕,建立亚洲最大静脉血栓病例库,发现中国人特有的基因突变点位,研发快速诊断试剂盒,使住院患者血栓发生率下降40%,成果被写入多部国家级指南。

张曦教授:以共识为基,推动学科迈入规范化发展新阶段

大会共同主席、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张曦教授作为学科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在会上深切阐述了血液重症专科建设的必要性。他特别指出,《中华血液学杂志》发表的血液重症中国专家共识已引起业界广泛关注,这一里程碑式的成果标志着我国血液重症学科正式进入规范化发展新阶段。

图片

针对未来建设方向,张曦教授明确了三大重点:一是标准化建设,需建立统一的诊疗规范和质控体系;二是学术引领,通过多中心临床研究提升科研水平;三是协同发展,构建全国协作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唯有学界通力合作,才能为更多患者创造新生希望。" 他的观点得到与会专家一致认同。

梅恒教授:以创新突破壁垒,让尖端疗法触手可及

"血液专科的使命,是让最前沿的治疗技术真正惠及患者。" 梅恒教授介绍协和血液病专科时,尽显对医学突破的热忱。作为中部地区历史最悠久的国家级医院,协和始终以 "仁爱济世" 为宗旨,血液病专科作为王牌学科,将HCU建设视为提升救治水平的关键抓手。

图片

协和医院团队在《柳叶刀》发表的In-vivo CAR-T细胞疗法成功治疗4名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相比传统体外制备方式,该技术操作简化、治疗等待时间从2周缩短至48小时,为细胞疗法普及开辟新路径。"HCU的价值,正在于将创新技术与重症管理无缝衔接。" 梅恒教授的话,道出协和血液科 "临床与科研双轮驱动" 的发展密码。

图片
多省专家共话发展,凝聚专科建设合力

会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吴耀辉教授方云护士长就《血液专科重症单元危重症患者诊疗和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和《血液科重症监护病房管理实践》做了专题报告。河南省肿瘤医院房佰俊教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菲教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王伟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赵万红教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李燕教授、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文钦教授、海南省人民医院林丽娥教授等,结合各地医疗特色与实践经验,就HCU建设的区域适配性、人才梯队培养、多学科协作模式等分享了可行性建议,均表示将积极推进本单位HCU建设,为危重血液病患者提供有力医疗支持,彰显公立医院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图片
图片
实地探访:走进协和,触摸生命防线的温度

会议期间,60余位专家组成的考察团走进武汉协和医院血液病研究所,实地探访HCU病房、CAR-T治疗病房与造血干细胞移植仓,感受 "协和方案" 的实践魅力。

图片

HCU病房内,层流净化系统保障着无菌环境,12张病床配备多参数监护仪、呼吸机等专科设备。"不同于综合ICU,我们的设备配置更贴合血液专科需求。" 方云护士长指着床头的 "出凝血功能实时监测仪" 介绍,这类设备能精准捕捉患者血小板计数、凝血因子变化,为化疗后大出血的抢救争取关键时间。中央医护工作站的 "血液重症智能管理系统" 由吴耀辉教授团队研发,实时显示16项专科指标,能自动预警高风险事件,"去年通过这个系统,我们成功将重症感染死亡率再降 18%"。 

图片

移植仓区域同样令人印象深刻,每间仓体均采用独立空气循环系统,配备紫外线消毒设备与负压隔离装置,墙上的"移植后并发症预警表"详细标注着不同阶段的监护重点。专家团还参观了CAR-T治疗中心和GMP实验室,这里已完成600余例CAR-T治疗,其中30%为合并多器官衰竭的重症患者,通过HCU全程管理,1年生存率达72%,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

图片

病房走廊的"生命树"照片墙记录着康复故事,一张张笑脸旁标注着治疗经过。"这些不是数字,是HCU存在的意义。"胡豫教授的话语透着医者温度。考察团成员纷纷记录细节,李菲教授感慨:"每个细节都透着对血液疾病的深刻理解。"

图片
展望未来:让 "协和经验" 照亮更多生命之路

"这次实地探访,让我们对HCU的认知从'概念'变成了'实景'。" 考察结束时,张曦教授的总结引发共鸣。胡豫教授强调:"HCU建设没有统一模板,但核心是'专科化' 与'人性化'的融合。"

从10张病床到600例CAR-T治疗,从死亡率95%到72%的1年生存率,武汉协和医院血液科用13年探索,为我国血液重症诊疗体系提供宝贵范本。正如专家团在留言簿上写下的:"这里不仅有尖端技术与规范流程,更有对生命永不放弃的坚守。"

图片
未来,随着更多医疗机构加入HCU建设,这场由协和引领的专科变革,必将为更多血液危重症患者筑起生命防线,让健康中国的基石更加坚实。

发送
CCMTV血液频道
关注公众号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