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公众号

CCMTV APP

登录后可享受
同步多端记录
个性推荐视频
登录
2025 CSCO指南更新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进展
CCMTV肿瘤频道 1169次浏览
2025-07-22
图片

肺癌以其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挑战。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在我国,肺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位居所有恶性肿瘤首位,2022年新发病例达106万例,死亡病例高达73万例1,疾病负担沉重。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肺癌诊疗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新辅助与辅助治疗、靶向治疗等创新疗法的应用,显著改善了ⅢB至Ⅳ期患者的生存预后。然而,随着患者生存期的延长,肿瘤发生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风险亦随之增加。骨骼作为肺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之一,其转移发生率可能随生存期延长而上升。值得注意的是,骨转移常在引发明显骨痛症状之前即已发生,因此,骨保护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生存、改善生活质量同样至关重要。

2025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2整合了最新研究证据与临床实践经验,旨在为患者提供更加系统化和个体化的诊疗方案,进一步推动肺癌临床诊疗规范化发展。本文将聚焦该指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进展以及骨转移的综合管理策略作深入解读,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晚期驱动基因阴性NSCLC的治疗

IV期无驱动基因非鳞NSCLC的治疗一线治疗部分新增“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研究结果作为I级推荐;新增“依沃西单抗(限PD-L1 TPS≥1%)”作为Ⅱ级推荐。PD-1/PD-L1抑制剂目前已成为IV期无驱动基因突变非鳞NSCLC一线标准治疗方案。免疫联合治疗方面,目前CSCO指南推荐8种不同的化疗+免疫治疗方案,其中ASTRUM-002研究结果达到主要研究终点,截至2023年6月15日,与单纯化疗相比,斯鲁利单抗+卡铂+培美曲塞治疗显著延长PFS(11.0个月vs 5.6个月,HR=0.55, P<0.0001)和OS(25.0个月vs18.9个月,HR=0.68,P=0.0097),NMPA已批准斯鲁利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和卡铂作为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鳞NSCLC一线治疗。

图片

图1. IV期无驱动基因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NSCLC孤立性转移患者经有效的全身治疗后,采用放疗、手术等局部治疗手段可以带来临床获益,多学科综合治疗策略可以使肺癌孤立性转移患者获益最大化。肺部手术前存在孤立性脏器(脑、肾上腺或骨)转移者,应根据肺部病变分期原则进行手术或放疗和术后治疗。IV期多发脑转移且PS=0-1的NSCLC患者治疗部分新增“SRS或WBRT 同步卡瑞利珠单抗+含铂化疗”作为Ⅲ级推荐。

图片

图2.孤立脑或肾上腺转移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晚期驱动基因阳性NSCLC的治疗

EGFR敏感突变在亚裔NSCLC患者中检出率高达40-60%,推动EGFR-TKI成为晚期患者一线治疗的基石。2025版CSCO指南的更新标志着精准治疗进入新阶段:一方面,三代EGFR-TKI单药选择持续扩充,瑞厄替尼、瑞齐替尼新增为I级推荐,佐利替尼则针对脑转移亚群获得专项I级推荐,同时指南新增推荐三代EGFR-TKI作为EGFR敏感突变局晚期/晚期NSCLC治疗优选。另一方面,联合治疗策略取得突破性进展,新增奥希替尼联合化疗作为I级推荐方案;FLAURA2研究显示,与奥希替尼单药相比,奥希替尼联合培美曲塞+顺铂或卡铂使中位PFS显著延长(29.4个月vs19.9个月,HR=0.62,P<0.0001),总人群OS分析提示获益趋势(未达到vs36.7个月,HR=0.75,P=0.00280)。基于MARIPOSA研究结果,埃万妥单抗联合lazertinib可降低患者30%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23.7个月vs16.6个月,HR=0.70,P<0.001),指南新增“埃万妥单抗联合lazertinib”为Ⅲ级推荐。针对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这一难治亚型,埃万妥单抗联合化疗已上调为I级推荐,PAPILLON研究显示其较化疗降低60%疾病进展风险。

图片

图3.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一线治疗)

EGFR敏感突变NSCLC耐药后的治疗中,指南首次将免疫联合方案纳入耐药后治疗推荐:依沃西单抗联合化疗新增为I级推荐;“培美曲塞+顺铂+贝伐单抗+信迪利单抗”四药联合方案同步上调至I级。ADC及双特异性抗体进一步丰富了耐药应对手段,新增“芦康沙妥珠单抗”作为Ⅱ级推荐;新增“埃万妥单抗联合化疗”作为Ⅱ级推荐。当前治疗体系正从传统单药序贯转向“动态精准联合”模式,通过分层靶向、免疫激活及化疗增效的多机制整合,构建覆盖全程的个体化诊疗规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4.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耐药后治疗)

其他驱动基因突变晚期NSCLC治疗部分同样迎来了诸多更新,例如IV期ALK融合一线治疗,新增“依奉阿克”I级推荐,同时明确将三代及二代ALK-TKI共同列为一线治疗的优选方案。这些更新显著拓宽了临床医生的选择空间,为不同特征的患者提供了更贴合个体化需求的治疗武器库。IV期ROS1融合NSCLC一线治疗部分上调“瑞普替尼”作为I级推荐,新增“他雷替尼”和“安奈克替尼”作为I级推荐。总体而言,这些更新深刻反映了晚期驱动基因阳性NSCLC治疗领域的快速进展和日益精细化的管理趋势,核心目标直指最大化患者生存获益并改善生活质量。


CSCO指南:孤立性骨转移的处理

17.42%的肺癌患者会出现骨转移,发生骨转移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仅为11.53个月3。骨转移不仅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还可能会发生骨相关事件(skeletal-related events,SREs),包括骨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和神经压迫、钙盐和磷酸盐平衡紊乱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骨转移的发生风险与肺癌的病理类型密切相关,其中肺腺癌患者风险最高,其次为小细胞肺癌和鳞癌。转移灶通常为多发,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骨、胸椎、腰椎、骨盆及四肢骨。骨转移不仅带来骨痛、病理性骨折等躯体痛苦,更因其对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严重影响,常引发显著的心理痛苦,其中抑郁情绪尤为突出。因此,治疗目标需兼顾延长生存期、预防或缓解骨相关事件以及积极改善心理社会状态。肺癌骨转移确诊后应立即进行骨改良药物治疗,临床常用的骨改良药物包括RANKL抑制剂地舒单抗和双膦酸盐类。一项比较地舒单抗和唑来膦酸在预防合并骨转移的晚期肿瘤的随机双盲III期研究结果显示,相比唑来膦酸,地舒单抗能够显著延缓首次出现骨相关事件的时间长达6个月(21.4个月vs 15.4个月,HR=0.81;95%CI 0.68~0.96,P=0.017),首次出现骨相关事件的风险降低19%。此外,一项针对NSCLC骨转移患者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与唑来膦酸相比,地舒单抗的中位OS具有显著优势(9.5个月vs 8.0个月),死亡风险降低22%。


结语

2025版CSCO指南在晚期NSCLC诊疗领域实现多重突破:针对EGFR敏感突变患者,一线治疗新增三代TKI单药及联合方案,耐药后治疗则引入免疫联合与新型抗体药物,进一步完善精准治疗体系。少见靶点的精准治疗亦迎来诸多更新。与此同时,指南强化了晚期NSCLC支持治疗与症状管理的策略。针对高发且严重影响生存质量的骨转移,指南强调需MDT团队协作实施"骨改良药物+局部放疗+心理干预"的综合管理,其中地舒单抗较唑来膦酸可延长首次SREs时间6个月并降低22%死亡风险,同时需关注患者抑郁情绪筛查与支持治疗以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2024,46(3):221-231.2.

2. CSCO. 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 2025.

3. Guo X, et al. BMC Cancer, 2021, 21(1): 613.



发送
CCMTV肿瘤频道
关注公众号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