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公众号

CCMTV APP

登录后可享受
同步多端记录
个性推荐视频
登录
2025血液学转化和创新大会丨王黎教授: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DLBCL)从新药迭代到精准分层
CCMTV血液频道 2059次浏览
2025-07-22

图片

编者按:2025年6月27日至29日,2025血液学转化和创新大会暨第十届上海淋巴细胞疾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正式召开。作为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亚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研究突破与治疗革新始终是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更直接关系到数百万患者的生存希望。值此学术盛会,CCMTV血液频道特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黎教授接受专访,分享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的前沿资讯。


点击????看完整视频

图片
01

  研发进展:新药迭代为要点

王黎教授:今年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新药的更新,新药的问世为难治复发及初诊的淋巴瘤患者带来更优的客观缓解率(ORR)及更长的无进展生存期(PFS)。
对于初诊的高危DLBCL患者,加入维泊妥珠单抗的Pola-R-CHP方案可以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得到显著提升,且在5年的随访中,Pola-R-CHP方案使患者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因此,NCCN指南和CSCO指南中均推荐Pola-R-CHP方案用于高危DLBCL患者的一线治疗。此外,在分层靶向的精准治疗方面,R-CHOP+X方案对于初治的DLBCL患者有更好的完全缓解率(CR)和更长的无病生存期(DFS)已初步显现。随着新药的研发和对耐药机制的不断探明,新药与化疗的联合方案将为高危的DLBCL患者带来更好的生存预后。
对于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格菲妥单抗注射液作为二线治疗的桥接可以使一线治疗无法缓解的患者达到更高层次的缓解,使患者具备自体移植的可能性。在此类新药的加持下,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也能获得较好的缓解率及较长的无病生存。

图片
02
AI介导:精准分层是关键

王黎教授:针对复发/难治性患者,我们研究中心对其分层级制进行了探究,以TP53突变为例,这类患者常伴随免疫抑制性微环境及干扰素通路异常。研究团队通过解析微环境特征、肿瘤抑制通路及表观调控机制,筛选针对TP53突变的靶向药物,并结合大数据与AI模型,精准区分“化疗敏感”与 “化疗耐药”患者,实现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匹配,对于耐药患者依据其耐药机制进行分层靶向治疗。未来在大数据与AI的推动下,可以完成早期识别及精准的分层治疗(如细胞治疗等),实现疾病的早期治愈。

图片
03
未来发展:多学科融合系趋势

王黎教授:影像学、多组学及AI的介入是当前淋巴瘤治疗的国际发展趋势。通过蛋白组、基因组、代谢组及表观遗传组的多组学融合使疾病的分层模型更加清晰,从而更好地预警难治及耐药患者,将单抗和CAR-T等疗法更好地应用到“化疗耐药“的患者中,实现难治性患者的疾病改善和治愈。

原文
图片

王黎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 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博士,博导

法国国立生命与健康研究院博士后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第十一届血液学分会青年委员

中华医学会实验诊断学组委员

中国老年血液学淋巴瘤学组青年委员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级课题4项

主要完成人获省部级奖项7项

上海市教委高原高峰人才

上海市杰出青年医学人才

专家审核:王黎教授

发送
CCMTV血液频道
关注公众号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