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公众号

CCMTV APP

登录后可享受
同步多端记录
个性推荐视频
登录
与肿瘤战斗的365天 | 程琳、杨后圃教授谈乳腺癌骨转移的综合应对策略
CCMTV肿瘤频道 2300次浏览
2025-07-18

图片


图片

前  言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骨骼是乳腺癌最易发生转移的部位,在所有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约60%-75%会发生骨转移,易引发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甚至瘫痪,严重威胁生存质量。

积极干预骨转移至关重要。除针对肿瘤本身的治疗外,早期应用地舒单抗等骨保护剂是守护骨骼健康、预防骨折等严重并发症的关键基石。这些药物通过抑制骨质破坏,为后续手术等综合治疗创造有利条件,能够直接帮助患者维持行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为帮助患者和家属更清晰地认识乳腺癌骨转移的危害、机制以及现代医学的应对之道,CCMTV特别栏目《与肿瘤战斗的365天》特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中心程琳教授、杨后圃教授,分别从不同角度针对乳腺癌骨转移的防治、管理及患者信心建立等关键问题给出了专业见解,为临床实践和患者照护提供了重要指导。



01

科学施策,降低骨相关事件风险

图片

骨骼是乳腺癌主要的转移部位之一,对于骨转移患者,您认为临床实践中应如何减少或延缓骨相关事件的发生,实现患者更长生存与更优生活质量的双重获益?

程  琳  教授

图片

乳腺癌是比较特殊的癌症的类型,尤其是浸润性乳腺癌发生转移时,骨骼是非常常见的好发部位,这与其他肿瘤存在一定差异。目前对于乳腺癌更容易出现骨转移的原因,学者们仍在研究中,尚未有100%确定性的答案。

在临床实践中,若想减少或延缓骨相关事件的发生,实现患者更长生存与更优生活质量的双重获益,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预防骨转移需从乳腺癌的治疗本身开始,患者从诊断到后期治疗,接受规范、标准的治疗,是从源头上降低骨转移风险的最佳办法。其次,针对骨转移较为隐匿、可能仅表现为不明显骨痛的特性,需做好定期筛查与随访,以便早期发现,此时请专业的乳腺专科医生协助排除或判断十分重要。此外,还可通过有效的药物进行预防,目前的治疗策略是在乳腺癌常规内分泌治疗的基础上,对于绝经后且伴随高危因素的老年女性,联合使用双磷酸盐、抗体类等骨改良药物,这不仅有可能降低该群体骨转移的发生风险,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其骨健康、预防骨质疏松。

02

多学科协作,有序管理骨转移患者

图片

晚期乳腺癌发生骨转移的概率极高,且涉及局部治疗、系统治疗等多种方案,如何实现多学科之间对于骨转移患者的有序管理,降低骨相关事件风险?

杨后圃  教授

图片

骨转移需要多学科协作。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中心为例,很早就建立了乳腺癌骨转移的MDT团队,该团队涵盖影像、病理、放疗专业人员以及实力较强的骨肿瘤科医生,共同参与骨转移的诊断和治疗决策。在这样的 MDT 团队协作模式下,能够实现对患者的良好治疗,通过合理应用骨改良药物、放疗以及更为重要的系统治疗药物等,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状况,还能有效减少骨相关事件的发生。

03

重建信心,助力患者积极面对治疗

图片

当医生告知乳腺癌已经发生骨转移时,很多患者和家属的第一反应可能是“绝望”。从您专业的经历来看,如何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提升诊疗依从性?

程  琳  教授

图片

当患者及家属得知乳腺癌发生骨转移时,往往会因认为癌症转移意味着不可治愈、生命受限而陷入绝望。对此,可从两方面帮助他们建立治疗信心、提升诊疗依从性。一方面,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过程相对复杂,存在假诊断或过诊断的风险,临床中假阳性案例并不少见,因此可告知患者及家属先不必着急,会请骨肿瘤专科医生和乳腺癌专科医生再次评估确认是否为骨转移。另一方面,若不幸确诊为骨转移,需让他们了解,在乳腺癌转移中,骨转移是预后较好的一种,其发展相对惰性,一般不会直接威胁生命,患者需要放松心情,按照骨转移及乳腺癌的综合治疗方案踏实治疗,仍能拥有相当高质量的生活。

杨后圃  教授

图片

患者的治疗信心与科技发展进步密切相关。随着新型治疗手段及药物的不断进步,部分晚期乳腺癌治疗已进入接近治愈的阶段,例如CDK4/6药物的出现,使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超过5年,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也在5年以上,这让患者能够获得较好的远期生存,从而为患者建立治疗信心、提升诊疗依从性奠定了根本基础。同时,良好的医护沟通也是帮助患者建立信心的重要途径。


小结


乳腺癌骨转移虽给患者带来挑战,但通过规范治疗、定期筛查、多学科协作管理等科学手段,可有效降低骨相关事件风险,改善患者生存状况。同时,依托医学进步,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病情、建立治疗信心,对提升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程琳教授与杨后圃教授的专业分享,为临床应对乳腺癌骨转移提供了全面思路,也为患者及家属带来了希望。



程  琳 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图片


· 主任医师 副教授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中心党支部书记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副主任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务处副处长

· 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乳腺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

·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乳腺专委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肿瘤整合康复专委会常委

· 中国老年肿瘤学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乳腺疾病分会常委

· 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预防与保健专业委员会常委

·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乳腺外科医师专委会委员




杨后圃 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图片

· 医学博士 主任医师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中心

·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整合防筛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乳腺数字诊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 北京妇幼保健与优生优育协会理事、乳腺学组组长

· 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青年委员

· 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 中国医促会乳腺疾病分会青年委员




*顺序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


CCMTV肿瘤频道视频号已上线!

带您洞察肿瘤前沿资讯
精彩不断,敬请关注!

图片


发送
CCMTV肿瘤频道
关注公众号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