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公众号

CCMTV APP

登录后可享受
同步多端记录
个性推荐视频
登录
CACA华东整合肿瘤学大会丨肝癌诊疗新进展:陈敏山教授谈临床研究、人工智能与多学科协作
CCMTV肿瘤频道 2401次浏览
2025-07-03
图片
图片

背景介绍 /Background Introduction

2025年6月13-15日,“2025CACA华东整合肿瘤学大会”在杭州召开,大会以“肿瘤防治,赢在整合”为主题,全国肿瘤防治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及医疗工作者齐聚杭州,共话前沿成果,共谋防治新策。大会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中国整合医学发展战略研究院、世界整合肿瘤学会(WAIO)共同主办,浙江省肿瘤医院承办,上海市抗癌协会、江苏省抗癌协会、浙江省抗癌协会、福建省抗癌协会、江西省抗癌协会、山东省抗癌协会及CACA相关委员会共同承办。会议期间,CCMTV邀请到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陈敏山教授进行专访,分享了肝癌临床研究转化、人工智能应用及多学科协作的最新见解。



图片

01.近年来,众多临床研究的开展为肝癌诊疗带来的新的希望,您认为如何才能将研究成果真正转化为临床获益?这对临床医生提出了哪些要求?


图片

陈敏山 教授


作为国内最早开展射频消融治疗肝癌临床研究的专家,我深知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实践的重要性。我们最初尝试射频消融治疗晚期肝癌效果不佳,但意外发现其对小肝癌的疗效接近手术切除。基于这一临床观察,我们开展了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对比的RCT,并且将研究结果发表在《Annals of Surgery》杂志,不仅首次以中国学者作为第一作者在该杂志发表肝癌治疗成果,更直接推动了射频消融写入国内外诊疗指南。另一个重要突破是我们中心开发的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技术。面对传统栓塞化疗疗效已达瓶颈的困境,我们创新性地采用经皮肝动脉灌注化疗,结合改良FOLFOX4方案。通过系列临床研究,证实HAIC可显著提高客观缓解率,使更多晚期肝癌患者获得手术机会。

这些成功案例表明,临床医生要推动研究转化,必须从临床问题出发,开展严谨的对照研究,注重长期随访数据,并将研究成果写入指南指导实践。目前我们正在进一步探索HAIC联合靶向、免疫等综合治疗模式,期待为肝癌患者带来更多临床获益。

图片


02.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您认为人工智能是否将有助于肝癌诊疗决策? 


图片

陈敏山 教授


最近在深圳腾讯总部的交流让我更深入了解了AI在医疗领域的现状。目前AI主要应用于文书处理等辅助工作,在真正的诊疗决策方面作用有限。医学是一个开放系统,新知识不断涌现,患者个体差异巨大,这与围棋等规则固定的封闭系统完全不同。虽然5年前就有报道称AI超声诊断达到主治医师水平,但至今未见其"晋升"到主任医师水平,这说明AI在应对复杂多变的临床情况时仍存在明显局限。AI擅长处理已有模式的识别,比如储存了大量数据的人脸识别,但对于全新的病例或非典型表现,它的判断能力就大打折扣。因此我认为,AI在影像辅助诊断等方面确实能提供帮助,但在肝癌诊疗的关键决策上,短期内还难以替代医生的专业判断。我们应当理性看待AI技术,既不要过分夸大其作用,也不要完全否定其辅助价值。

图片


03.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靶向、免疫药物的相继问世,HCC的治疗模式已经发展为多种方式干预的全周期综合治疗模式,多学科综合诊疗(MDT)理念日渐加深,能否请您结合您的临床工作经验,谈一谈在诊疗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MDT模式的作用?


图片

陈敏山 教授


作为中国最早推动肝癌多学科诊疗(MDT)的倡导者之一,我深刻体会到MDT模式对肝癌治疗的重要性。自2013年担任广东省抗癌协会肝癌专委会主委时,我就牵头制定了首个省级肝癌MDT专家共识,2019年又发布了全国性共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联合微创介入科、内科、放疗科、病理科、影像科等组成MDT团队,在医院的层面开展了肝癌的多学科团队的建立与多学科的治疗。

肝癌治疗之所以特别需要MDT,原因有三:首先,单一治疗手段如手术切除效果有限;其次,多种治疗方法存在交叉重叠,需要综合评估;此外,肝癌往往需要多种疗法的序贯联合。目前的三联疗法已成为晚期肝癌伴癌栓等复杂病例的标准治疗方案,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MDT不仅优化了治疗选择,更为患者提供了个体化的全程管理方案。

图片


04.可否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肝癌(转化治疗)的理念以及目前有哪些最新的研究进展?


图片

陈敏山 教授


肝癌转化治疗的理念已经从最初的"将不可切除肝癌转化为可切除"发展为更丰富的内涵。樊嘉院士带领中国医生团队共同推动制定了中国肝癌转化治疗专家共识,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传统的"降级"概念已不能准确反映现代转化治疗的内涵,因为肝癌分级复杂,肿瘤缩小不等于分级降低。目前最有效的转化方案是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全身药物治疗,包括靶向、免疫及双免治疗等。近年来,转化治疗理念不断拓展:刘超教授提出"将不可移植肝癌转化为可移植"的新思路;郑云教授探索"将开腹手术转化为微创治疗"的创新路径;我们还通过新辅助治疗将高复发风险患者转化为低复发人群。这些进展使转化治疗从单一的手术转化发展为包含移植转化、微创转化、复发风险转化等多维度的综合治疗体系。

作为临床医生,我们正在通过多学科协作,将这些创新理念转化为临床实践,为更多肝癌患者争取最佳治疗机会和生存获益。未来,转化治疗将继续推动肝癌诊疗模式的革新,这也是中国学者对世界肝癌治疗的重要贡献。

图片


结语 /Epilogue

陈敏山教授的分享为肝癌诊疗提供了新思路。在精准医学时代,肝癌治疗已迈入多学科整合、全周期管理的阶段,而中国学者正通过创新研究与国际共识的制定,引领全球肝癌诊疗的发展。未来,随着临床实践的不断优化与新技术的深度融合,我们期待为更多肝癌患者带来突破性生存获益。




专家简介



图片

陈敏山 教授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肝脏外科主任导师

中山大学肝癌研究所所长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肝癌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肝癌综合治疗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审核:陈敏山 教授

整理:CCMTV肿瘤频道

本平台致力于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丰富的医学信息。请注意,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替代专业的医疗建议,也不应被用作诊疗指导。如果将这些信息用于非医学信息了解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此外,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赞同其描述和观点。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 END —

图片

CCMTV临床频道注册会员数据突破210万+,平均每日更新视频及资讯内容300余条,目前拥有医学视频数量10万+,累积时长达185万+分钟,致力于打造贯穿医学教育全过程的专业服务平台。CCMTV药械营销推广覆盖开发期(上市前)、导入期(上市)、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通过CCMTV朱雀AI大模型,实现权威精准触达和智能反馈分析,助力药械推广进入数字化闭环营销时代。

发送
CCMTV肿瘤频道
关注公众号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