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公众号

CCMTV APP

登录后可享受
同步多端记录
个性推荐视频
登录
2025 PATH Transplant|共话普乐可复全球30年循证之路,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CCMTV移植频道 4515次浏览
2025-05-27
图片

2025 

PATH Transplant

器官移植是迄今治疗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最理想的手段,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是提高移植物和患者长期存活率的重要保障,大部分移植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1]。普乐可复(原研他克莫司)作为器官移植术后免疫抑制维持治疗的一线用药,在全球已有30年临床应用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循证证据,为器官移植受者长期存活保驾护航。


“2025 PATH Transplant”会议于5月23日-5月24日在西班牙顺利举办,本次会议吸引了来自全球22个国家和地区,110余位器官移植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围绕着普乐可复全球30年循证之路和以他克莫司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的研究热点、全球经验,以及器官移植的前沿话题、未来发展展开了深入的学术交流与互动探讨。“全球”、“前沿”是参会专家对此次大会最大的感受和评价。


图片

01

普乐可复全球30年循证之路,为器官移植受者长期存活保驾护航

图片
图片

器官移植已被证明可以拯救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而实体器官移植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免疫抑制疗法的进展与突破。

图片
免疫抑制剂的发展历经了皮质类固醇、硫唑嘌呤、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ATG/ALG),再到新一代免疫抑制剂环孢素的出现,逐步提高了器官移植患者/移植物的存活率;1984年他克莫司从日本筑波山土壤链霉菌属中分离出来,1993年他克莫司在日本上市,彻底革新了免疫抑制的治疗策略,并成为目前最主要的免疫抑制剂。
图片

自1993年他克莫司上市,已成为各类实体器官移植中一线免疫抑制治疗的首选药物,全球30年的广泛应用为普乐可复积累了丰富的真实世界证据,在一项长达十年随访研究中,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普乐可复用于儿童与成人肾移植患者,5年和10年总存活率分别为95.3%和75%[2]。美国匹兹堡大学一项长达20年的临床研究显示,普乐可复用于儿童肝移植受者,随访20年,长期存活率为77%[3]

图片
图片



专家观点



树兰(杭州)医院寿张飞教授表示,“2025 PATH Transplant”会议以普乐可复全球上市30周年为契机,对其在器官移植领域的历史经验进行交流与总结,并展望未来发展的前景与方向。众所周知,普乐可复是预防和治疗排斥反应的有效药物,更是器官移植获得成功的有力武器。自普乐可复问世以来,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得到了根本性的突破,大大提高了器官移植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上海长征医院的周梅生教授表示,本次会议回溯了免疫抑制剂的发展历程,并探讨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临床中预防和治疗抗排斥反应,其中以他克莫司为代表的免疫抑制剂,在国内外有着几十年的临床应用经验,抗排斥反应的临床作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02

作为狭窄治疗指数药物,他克莫司个体化精准用药,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图片
图片

免疫抑制监测对于维持NTI(窄治疗指数药物)的平衡优化结果所需的参数至关重要。

图片

移植后需对患者监测,包括监测他克莫司水平,使其血药浓度保持在治疗范围内,同时将副作用降至最低,此次会议上关于震颤的探讨尤其引起了与会专家的关注,文献报道肾移植受者术后震颤发生率39.7%[4],而在有效的他克莫司浓度管理后,45%的与会专家认为,在CNI治疗引发震颤的患者中,<10%的患者生活质量受到影响。保持固定剂量可能有助于减少剂量变异,从而减少剂量调整次数。研究指出,与仿制药对比,使用他克莫司原研药,剂量调整次数更少(5.42次 vs. 3.59次)[5]。因此,评估患者间药物代谢/药代动力学的变异性;积极评估和有效管理不良反应,帮助患者在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情况下继续接受治疗;管理患者按照处方剂量坚持治疗,并在出现依从性问题时及时采取应对策略。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专家观点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董建辉教授表示,普乐可复作为器官移植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款免疫抑制剂,上市30年来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挽救了众多器官移植患者的生命。本次会议对普乐可复的个体化和精准化用药的临床策略进行了深入的分享与解读,相信未来能够给广大临床医生带来一定的启发与帮助。同时,本次会议报告了新技术的前沿进展,包括异种器官移植、基因编辑以及AI技术等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和前景,围绕着新技术的发展,专家学者们各抒己见,通过不同思维与观点的碰撞,产生了学术火花。


03

免疫抑制疗法的新兴趋势与创新

图片
图片

器官移植患者免疫抑制剂的停药策略,以及新的免疫抑制策略(如细胞疗法)的发展。

图片

基于AI技术的药物监测和方案优化,以及患者管理中纵向药物变异性数据的整合。

图片

使用生物标志物(dd-cfDNA、尿液细胞因子、非HLA自身抗体等)来进一步指导免疫抑制的临床应用。


图片


图片

值得关注的是基因编辑在器官移植领域的应用潜力,作为当下的热点话题,也是此次大会的议题之一,器官短缺是当前面临的一大挑战,漫长的器官等待期会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而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断突破,将有望为器官移植领域带来新的选择。




专家观点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付迎欣教授表示,本次会议将来自全球100多位器官移植领域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围绕免疫抑制剂的30年发展历史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探讨。既往大量的临床研究已经验证了他克莫司能够减少排斥反应,并提高器官移植患者的长期存活率。在此基础上,本次会议进一步探索了基因编辑在器官移植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首先,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实现免疫抑制剂的靶向递送,精准给药剂量,这将有利于减少免疫抑制剂副作用。另外,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断成熟,异种器官移植有望为更多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参考文献:


1.陈文倩,张雷,张弋,等. 实体器官移植他克莫司个体化治疗专家共识 [J].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2, 10 (04): 301-308.

2.Kuypers D, Weekers L, Blogg M, et al. Efficacy of Prolonged-release Tacrolimus After Conversion From Immediate-release Tacrolimus in Kidney Transplantation: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Long-term Outcomes From the ADMIRAD Study. Transplant Direct. 2023;9(4):e1465. Published 2023 Mar 15. 

3.Jain A,Singhal A,Fontes P,et al.One thousand consecutive primary liver transplants under tacrolimus immunosuppression: a 17- to 20-year longitudinal follow-up.Transplantation. 2011;91(9):1025-1030.

4.Riemersma NL,Kremer D,Knobbe TJ,et al.Tremor,Daily Functioning,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Solid Organ Transplant Recipients. Transpl Int.2023;36:10951. Published 2023 Mar 16.

5.Hauch A, John M, Smith A, et al. Generics: are all immunosuppression agents created equally. Surgery. 2015;158(4):1049-1055.

发送
CCMTV移植频道
关注公众号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