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公众号

CCMTV APP

登录后可享受
同步多端记录
个性推荐视频
登录
姚煜教授:双抗药物研发进展及在肺癌领域的应用丨中国肺癌高峰论坛
CCMTV肿瘤频道 4748次浏览
2025-03-12

图片

中国肺癌高峰论坛


2025年3月1日,由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广东省临床试验协会/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广东省医学会肺部肿瘤学分会联合主办的的“第22届中国肺癌高峰论坛”在广州召开。本届论坛聚焦肺癌新型治疗策略的临床转化与技术创新,围绕抗体药物偶联物(ADC)药物、生物标志物及人工智能(AI)等热点展开深度探讨。


值此契机,CCMTV特邀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姚煜教授,系统解读双抗药物研发进展及在肺癌领域的应用


双抗:选择患者还是All in one?


姚煜教授:


双特异性抗体(双抗)近年来备受关注。在本届肺癌高峰论坛上,我形象地将双抗比作哪吒手持火尖枪、脚踏风火轮的形象,寓意双抗在抗击肿瘤中的重要作用。


讲到双抗的患者选择,必须要谈到它的研发历程和机制。目前,全球已有超过200种双抗,涉及三四百项临床研究,其中约50%处于二、三期阶段。在中国肺癌领域,已有三种双抗正式上市,其他产品仍在研发中。双抗的机制多样,包括T细胞招募、免疫检查点调控以及细胞因子调控等。根据双抗的不同机制,“双抗是选择患者还是All in one”的答案有所区别。


以埃万妥单抗(EGFR/c-MET双抗)为例,基于其早期CHRYSALIS研究中展现的针对EGFR ex20ins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的疗效数据,2021年获FDA批准相应适应证。同时,埃万妥单抗针对MET14外显子跳跃突变队列数据也非常不错。今年埃万妥单抗获NMPA批准上市,联合化疗用于EGFR ex20ins突变晚期NSCLC一线治疗,此次获批基于PAPILLON临床Ⅲ期研究的数据。此外,在MARIPOSA研究中,埃万妥单抗联合拉泽替尼在EGFR阳性NSCLC患者一线治疗中表现出色。针对第三代EGFR TKI耐药患者的MARIPOSA-2研究也取得了阳性结果。今年埃万妥单抗的这三项III期研究均呈现出阳性结果,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研究都对人群进行了筛选。


另一款备受关注的双抗是伊沃西单抗。去年5月,基于其在EGFR TKI耐药后的疗效,伊沃西单抗联合化疗获得NMPA适应证批准。在临床实践中,已经看到许多人群从中受益。在去年ESMO大会的报告中,伊沃西单抗在HARMONi-2研究中挑战了“药王”帕博利珠单抗。结果显示,PD-L1表达大于1%的人群结果呈阳性,在PD-L1表达≥50%的患者中效果更佳。而PD-L1表达1-49%的人群数据被挑战对照组是否为标准治疗。这也提示我们,人群选择在治疗中至关重要。


2024年5月在美国上市的Tarlatamab(DLL3/CD3双抗)在小细胞肺癌治疗中也取得进展。作为T细胞衔接器,它一方面结合小细胞,另一方面结合T细胞,巧妙地使T细胞识别小细胞肺癌。目前,Tarlatamab也正在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做维持治疗的探索。针对小细胞肺癌,最初也是尝试人群的选择,选择了DRL-3高表达人群,但结果显示高表达与疗效无关,最终采用了全人群(all in one)策略。


在临床实践中,虽然全人群策略更为简单,可纳入更多患者,但也有相应的缺陷。比如,全人群耐药后的再挑战会为后续治疗带来困难。此外,全人群策略也可能会导致部分患者未获益却承担治疗费用。考虑到医保资金的有效利用,我们应与国家共同探讨,避免不必要的费用。在当前的背景下,我们还是希望能够精准选择人群。我们并不认为某种治疗方案(如EGFR TKI耐药后)能够使所有患者100%获益,而是希望在亚组分析中能够识别出特殊人群获益。这种精准选择对医生、患者乃至国家都是一个更为有利的方向。优势人群的选择相对容易,但在生物标志物的选择上我们面临较大挑战。什么样的生物标志物是有效的?用什么方法能够准确检测出来?这些问题在临床实践中仍然存在难度。


在本次大会的讨论中,针对选择特定人群还是覆盖全人群,大家的观点可能不尽相同。但从我个人角度来看,我更倾向于选择人群,避免让不适合的患者“陪跑”。当然,如果某种双抗药物在起步阶段就没有特定人群的限制,能够实现全人群获益,作为临床医生,我们也会尊重科学,为患者做出更合适的选择。



双抗联合治疗的前景


姚煜教授:


在肺癌治疗领域,我们经历了从单一化疗到联合抗血管生成(贝伐珠单抗)的转变,随后引入了靶向药物治疗。以EGFR突变肺癌为例,最初认为单药治疗足够,但随着FLAURA2研究的结果问世,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的数据也非常积极。


我们引入双抗的原因在于单抗治疗存在瓶颈。那么,单独使用双抗是否能解决所有问题?这还需要通过与标准治疗的比较来评估。单一治疗往往无法满足需求,因为肿瘤具有异质性,且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不同的毒性反应。因此,我们会尝试不同的双抗与不同疗法联合。


例如,HARMONi-A研究针对EGFR TKI耐药患者,采用双抗联合化疗的方案,对比标准治疗取得了阳性结果,受到广泛认可。此外,埃万妥单抗联合拉泽替尼(三代TKI)的研究在亚洲亚组也显示出积极的结果,尽管优于单药奥希替尼治疗,但在临床实践中,由于价格、毒性等问题也可能会受到一些挑战。Tarlatamab正在进行的维持治疗研究也是联合了PD-L1抑制剂。因此,我认为,在临床中选择怎样的药物联合模式,取决于我们手里有怎样的“牌”。


此外,双特异性抗体ADC作为双抗的“高级版”,目前也在探索和化疗或者其他靶点的联合。然而,双特异性抗体ADC在某种程度上还有一段路要走。尽管目前已经进展到三期临床试验,但能否最终取得阳性结果,我们仍需拭目以待。



双抗 = 两种单抗联用?


姚煜教授:


双特异性抗体之所以备受关注,主要是因为其具有更强的抗肿瘤活性。双抗有许多优点,不等同于两种单抗的联合使用。以伊沃西单抗为例,靶向PD-1和VEGF两个靶点,其中VEGF的作用类似于抗血管生成。在临床实践中,双抗与两种单抗联合使用的最大区别在于少了一个Fc段,Fc段会产生ADCC效应,抗肿瘤的同时也会增加免疫毒性。双抗去除Fc段后,可能会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在临床中展现出更好的安全性。


此外,双抗通常具有双靶点的特性,能够同时作用于肿瘤细胞的两个不同靶点。在今年的肺癌高峰论坛上,吴一龙教授提到,未来甚至可能出现三特异性抗体或四特异性抗体。事实上,我们中心也在研发三特异性抗体。随着靶点数量的增加,我们也需要密切关注其潜在的毒性。


从肿瘤治疗的发展历程来看,每一种新药的研发都会经历一个优化过程,最终才能成功应用于临床。以双抗为例,比如卡杜尼利单抗(PD-1/CTLA-4双抗)和阿斯利康的MEDI5752(PD-1/CTLA-4双抗),它们在与化疗联合使用时,其无进展生存期(PFS)甚至优于标准的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这些数据表明,双抗在肿瘤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在HER2领域,除了ADC药物,双抗也展现出独特的优势。HER2双抗可以靶向HER2多个位点,从而更全面地阻断HER2信号通路,在临床中取得更好的生存数据。


此外,纳米特异性抗体也受到关注。纳米抗体因其分子量小、穿透力强,在抗肿瘤方面可能具有更好的效果。然而,其在制作工艺和临床数据方面仍面临一定挑战,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总的来说,双抗的研发正在快速发展。今天我们讨论双抗,明年可能会讨论三抗,再过几年甚至可能讨论四抗,或者双抗与其他药物的联合治疗。无论是针对肿瘤细胞上的不同靶点(如EGFR、HER2等),还是免疫检查点(如PD-1、CTLA-4、TIGIT等),双抗都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这些进展都值得我们期待和关注。


双抗的临床应用

姚煜教授:


临床上,伊沃西单抗、埃万妥单抗已在肺癌中获批适应证,而卡杜尼利单抗也在宫颈癌和胃癌中展现了其应用价值。这些药物的上市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


以伊沃西单抗为例,在EGFR-TKI耐药后且无其他靶点的患者中,我们可以选择伊沃西单抗联合化疗。此外,伊沃西单抗一线单药治疗也即将获批,适用于PD-L1表达≥1%的人群。尽管其数据优于帕博利珠单抗,但在人群选择上,我更倾向于PD-L1表达≥50%的患者,因为这部分人群在整体阳性数据中贡献是最大的。然而,伊沃西单抗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其结合了VEGF靶点,可能引发血栓或加重高血压等。因此,在使用前,我们会为患者进行血栓风险评估,必要时给予抗凝治疗。同时,我们会提醒患者监测血压并备好降压药物,以应对可能的不良事件。


在临床实践中,任何新药的上市都伴随着副作用的管理和优化。例如,埃万妥单抗也存在输液反应、皮疹等不良反应。针对这些问题,研发团队已进行了改良,相信在上市后这些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


总的来说,临床治疗是一个不断学习、探索和积累经验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优化治疗方案,我们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服务。


图片


姚煜 教授














  •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肿瘤内科主任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

  • 中华肿瘤学会姑息治疗学组副组长

  •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肺癌质控专委会委员

  •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抗肿瘤监测专委会委员

  •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肺癌专委会主任委员

  •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肿瘤心理学分会副主委

  •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化疗专委会副主委

  •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转移专委会副主委

  • CACA黑色素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 CSCO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 陕西省抗癌协会常务理事

  • 陕西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西安市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

  • 陕西医学会肿瘤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委

  • JCO中文编委

编辑:Dakota Zhu



图片
汇集最新最全的肺癌资讯
欢迎加入CCMTV肺癌医生群!

发送
CCMTV肿瘤频道
关注公众号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