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公众号

CCMTV APP

登录后可享受
同步多端记录
个性推荐视频
登录
群英聚盛会,创新话前沿 | 2023全国乳腺癌大会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CSCO BC)年会盛大召开
CCMTV 1568次浏览
2023-04-08


4月6日-8日,一年一度的乳腺癌领域盛会“2023全国乳腺癌大会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CSCO BC)年会”于北京盛大开幕。本次大会设置各类专场,采用主题报告、指南解读、热点讨论、病例分享等形式,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交流学术进展,围绕乳腺癌领域相关热点话题展开讨论。



▲会议现场

▲江泽飞教授‍‍

大会主席、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江泽飞教授担任开场致辞环节主持人,介绍了参加本次大会的CSCO理事会领导、CSCO BC专委会的各位副主委和常委,并向前来参会的专家表示欢迎和感谢。

▲马军教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监事长、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多位同行再次线下相聚,与患者共同度过了感恩与遗憾共存的三年,度过了艰苦卓越的三年,才发出了“活下来就是最好的幸福”的感慨。马军教授代表中国去联合国大厦作报告的时候也提出“隔离病毒不隔离爱,不隔离学术,不隔离医教患教”的口号。经过三年抗疫,经过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我国医疗活动基本恢复正常,肿瘤患者也在艰难的环境中得以生存,“我们不仅活下来了,而且活得很好,今后会活得更好”。

目前乳腺癌发病率已经超过了肺癌排名第一,很庆幸我国有众多优秀的乳腺癌医生,在领域内顶级专家的带领下,我国乳腺癌治疗道路会走得越来越好,预祝本次会圆满成功。

▲秦叔逵教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副理事长、南京金陵医院秦叔逵教授在致辞中向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对江泽飞教授和专家委员会成员的卓越工作表示衷心感谢。本次大会设置了科学前沿、新药研发、诊疗指南、Best of St.Gallen (BCC)、St.Gallen共识中国专家有话说、分类治疗、临床实践等专场,采取了主题报告、指南解读、热点讨论、病例分享等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特邀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主题报告和发言讨论。同时,本次大会特设“女性健康和职业发展、转化医学、2023乳腺癌个案管理”等专场,围绕乳腺癌领域相关热点话题进行讨论,大会内容丰富新颖。
多年来,大会始终秉承“学习吸收、创新提高”的宗旨,长期致力于推广临床指南,推进临床规范化诊疗的进程,引领了学术前沿,也相信通过各位专家的不懈努力能进一步提升肿瘤患者生存机会,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宋尔卫教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CSCO BC)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宋尔卫院士在致辞中表示,经历了不平凡的三年,CSCO BC专委会的各学术交流会议有一种“悄悄地来悄悄地走”的感觉,只能与大家线上相聚。而今天我们又重回线下会场,大会座无虚席,为各位同道的学术交流提供机会与平台,为乳腺癌科研水平提升、临床诊疗水平提升提供了极大帮助。

本次会议除邀请于金明院士、邵峰院士进行主旨报告外,还邀请国外专家分享St.Gallen共识,邀请中国专家进行共识的解读,借此机会将肿瘤诊疗知识推广到各个地区和各基层医院,让更多的乳腺癌患者获益。


科学前沿
‍‍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郭军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殷咏梅教授主持该专场的主旨报告和报告后讨论环节。

▲于金明院士

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作题为《肿瘤精准免疫治疗新实践》的报告。于金明院士以癌症治疗领域的历史性事件、载入史册的医学革命与挑战为引入,对肿瘤的治疗模式与进展、免疫疗效与耐药、免疫疗效判断与临床定义等展开详细介绍,并表示精准医学必将会逐步取代传统的治疗手段。未来肿瘤治疗的精髓是规范、精准、创新,精准肿瘤学愿景是把主观的研究客观化、客观的研究标准化、群体的研究个体化、个体的研究精准化、复杂的生命数字化‍‍‍‍‍‍

▲邵峰院士‍‍‍‍‍‍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邵峰院士作题为《Activation of antitumor immunity by bacteria-derived signals: Pyroptosis & Beyond》的报告。邵峰院士谈到,细胞焦亡和凋亡在细胞形态和生物学功能上都截然相反,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筛选发现细胞焦亡最关键蛋白分子GSDMD。细胞焦亡是广泛发生的炎症反应,也是双刃剑,全身性细胞焦亡史导致脓毒症的关键机制,GSDMD介导的脑血管内皮细胞焦亡史细菌感染中BBB破坏的原因。此外,邵峰院士分享到肿瘤细胞里诱发焦亡可导致肿瘤消失,ALPK1作为肿瘤免疫的新靶点更新、更有前景。‍‍‍‍‍‍‍‍‍‍‍‍‍‍‍‍‍‍

▲宋尔卫院士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宋尔卫院士作题为《肿瘤免疫研究进展与免疫治疗的转化策略》的报告。报告围绕肿瘤免疫概述、固有免疫研究进展、获得性免疫研究进展、免疫治疗的转化策略等方面展开。自2010年第一个细胞免疫疗法走向临床,肿瘤的免疫疗法异军突起,展现出巨大的开发潜力,其中乳腺癌免疫治疗聚焦在过继性细胞免疫疗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肿瘤疫苗等。宋尔卫院士表示,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全身免疫系统之间是一个持续性的动态过程,肿瘤不仅与周围的微环境发生关系,也会与远处乃至全身的器官组织微环境,以及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等发生相互作用,这也是肿瘤生态学的核心观点。报告最后还分享了SITC前任主席Bernard A. Fox提出肿瘤生态治疗策略,助力推动癌症治疗新理论革命。‍‍‍‍‍‍‍‍‍‍‍


新药研发专场
CSCO BC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清媛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王树森教授深圳微芯生物鲁先平博士主持该专场的主旨报告和报告后讨论环节。

▲李进教授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东方医院李进教授《趋势、挑战、机遇:中国抗肿瘤药物研究之思考》为题做主题报告。他首先介绍了药物开发的三步骤“科学发现、药物设计、临床试验”,并强调在政府推动之下,中国新兴生物制药公司创新力在不断加强,中国医药创新正在进入2.0时代。中国抗肿瘤药物的研发要“以患者需求为中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追求高效、低毒、价廉、便利的新药研发。另外,由研究者自主发起的临床试验可以更好地推进药物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获得更多临床数据,从而为循证医学提供依据。

▲陈晓媛教授

清华大学医学院陈晓媛教授《2022年抗肿瘤药审评审批情况浅析》为题,主要从抗肿瘤药临床试验和IND申请情况、抗肿瘤药NDA申请和加速审评情况、抗肿瘤药技术指导原则撰写情况三方面展开报告。目前中国抗肿瘤新药登记临床试验数量趋于平稳,2022年进口和国产IND申请肿瘤药占比仍然最多,其中乳腺癌在研临床试验新药靶点以HER2、CDK4/6、EGFR等为主。另外,近年来还发布了一系列肿瘤药研发共性及个性指导原则,其中儿童用药和罕见病药物也是重点关注的方向。陈晓媛教授呼吁要鼓励更有临床价值、有患者需求的药物创新,减少药物同质化和医疗资源浪费。

▲邹建军博士

君实生物邹建军博士《乳腺癌免疫治疗的机遇和挑战》为题做主题报告。她表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发现使免疫治疗相关的临床研究数量呈指数增长,全球也加大了对新型免疫治疗策略的研究力量。目前在乳腺癌治疗领域,免疫联合治疗主要以PD-1/L1为基础,且与其他类型乳腺癌相比,PD-L1在TNBC中的阳性率更高,故TNBC的免疫治疗率先取得突破,而HR+/HER2+/ HER2-乳腺癌的免疫治疗道路坎坷。乳腺癌的免疫治疗机遇与挑战并存,并逐步向免疫精准治疗时代迈进。
CSCO BC

▲江泽飞教授

大会主席、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江泽飞教授为专题讨论环节主持,他表示,中国从经济发展角度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家,但中国现在所参与的临床研究已经非常多,这归因于中国学术的蓬勃发展、众多的人口和巨大的医药市场。抗癌药物研发全球化是人类的共同理想,无论当前所处的社会、经济和医药研发现状如何,我们都希望全球范围内的肿瘤患者包括乳腺癌患者的治疗能够达到一致水平。

▲专题讨论

清华大学医学院陈晓媛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刘强教授微芯生物鲁先平博士百济神州吴晓滨博士博锐生物王海彬博士、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剑教授诺华朱晓林博士恒瑞朱晓宇博士君实生物邹建军博士围绕“乳腺癌治疗领域新药研发热点问题”这一话题,从“创新药和生物类似药”、“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动态变化的标准治疗”三方面展开激烈讨论。
江泽飞教授总结道,我们应该认可不同国家和区域、基于实际情况设计开展的临床研究,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我们既要参与国际多中心研究,更要基于中国临床需求,开展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临床研究;任何临床研究的开展的终极目标都是惠及更多患者,这需要我们一起努力,共同进步,一起向未来!


会议期间将继续举办诊疗指南、女性健康和职业发展、Best of St.Gallen (BCC)、St.Gallen共识中国专家有话说、分类治疗、临床实践、转化医学、2023乳腺癌个案管理等专场,诸位专家将享最新研究进展和诊疗理念,继续围绕乳腺癌领域相关热点话题进行讨论。

‍‍‍‍



编辑:xu
图片来源:‍‍‍‍2023全国乳腺癌大会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CSCO BC)年会组委会

审核:2023全国乳腺癌大会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CSCO BC)年会组委会

发送
CCMTV
关注公众号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