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公众号

CCMTV APP

登录后可享受
同步多端记录
个性推荐视频
登录
刘毅教授:风湿慢病管理提高患者依从性,可为国家发展和家庭建设出力!
CCMTV风湿免疫 1098次浏览
2023-01-03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CCMTV风湿免疫频道本次有幸采访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风湿免疫科学科主任、四川省医学会风湿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毅教授。刘毅教授给大家分享了“风湿免疫病慢病管理”工作目前的进展和意义、RA与肠道菌群的最新研究进展、四川风湿免疫科学科发展现状以及从医数十年一直秉承的理念等。

问题一:刘毅教授精彩采访视频

问1:华西医院风湿免疫科是国内“风湿免疫性疾病慢病管理”的拓荒者和先行者,进行风湿免疫性疾病慢病管理的探索与实践已逾十多年, 是否能分享一下目前获得了哪些进展?您觉得做好“风湿免疫性疾病病慢病管理”对社会具有怎样的意义?

刘毅教授:

自2010年起,华西医院风湿免疫科开始探索风湿慢病管理,提出医护患一体化风湿慢病管理模式,并组建专业团队对患者进行管理。当时,国外的慢病管理已经逐渐走上了正轨,然而我国关于慢病管理的概念尚为空白。
在外界的诸多质疑声中,我们开展了国内第一届风湿病慢病管理培训班。至今,我仍记忆犹新,首届培训班是在华西医院的一间小教室里召开的,且仅有50余人参会,但风湿慢病管理的火种也就此点燃。如今,越来越多的医疗从业者意识到慢病管理的重要性。
慢病患者的管理得益于患者和医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认可和相互信任。一方面医生能够及时了解患者的想法,与患者共情,另一方面患者也能够充分地理解医生所制定的治疗方案,提高依从性。同样的治疗方案为什么国外的达标率普遍比国内高?我认为这和患者的依从性息息相关,而慢病管理就是解决患者依从性的问题。
慢病管理门诊不仅可以为患者服务,还有助于医生的临床科研。在临床工作中,因为门诊量巨大等客观原因,临床医生往往无法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查体等工作;无法获得患者准确的临床数据。而慢病管理门诊正好可以解决此类难题。
此外,做好慢病管理也可以减少患者的经济支出,减轻国家财政压力。把慢病管理做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可以达到“花小钱办大事”的目的,患者也可以更快地回归社会和家庭,为国家的发展和家庭的建设尽早地出一份力。

问题二:刘毅教授精彩采访视频

问2:您一直致力于RA的临床诊治与基础研究,近年来在RA与肠道菌群方面做了大量研究,是否能请您分享一下,您在这方面目前取得了哪些重要结果,这些研究成果将对临床诊疗有什么样的影响?

刘毅教授:

此话题和上文提到的慢病管理是密不可分的,上文中提到的慢病管理主要集中在诊断后,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还可以在诊断前做一些工作。例如,我们可以尽早地筛查出RA的易感人群和高危人群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生活干预和医疗干预,实现降低患病率或者延缓疾病进程的目的·。通过这样的方式使我们的慢病管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医防融合”。
为此,我们近些年也做了许多的研究和工作,例如健康筛查、疾病早期的标志物和临床前期干预等,肠道菌群的研究即为其中一部分。有研究显示健康人群中的抗CCP抗体阳性的患者是RA的高风险人群,在未来几年内非常有可能患上RA

基于此背景,我们发现一旦受试者抗CCP抗体阳性,不管是否有RA相应的临床表现,他们的肠道菌群都具有朝着RA患者肠道菌群模式演变的趋势。我们将抗CCP抗体阳性但无任何临床症状受试者的粪便接种到老鼠的肠道中。结果发现老鼠的肠道通透性改变、关节炎加重和细胞因子等改变。由此我们认为肠道菌群紊乱可能是RA发病的一个关键因素。能否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来影响RA的疾病进程呢?

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发现给小鼠喂食一种特殊的食品后再给老鼠接种RA患者的粪便移植物,结果发现粪便移植物对小鼠RA的致病性减轻了(DOI:10.1016/j.jaut.2020.102564)。

有了这些研究作为基础,我们给予部分抗CCP抗体阳性的病人小剂量白芍总苷服用两年后,其中大部分人的抗CCP抗体转为阴性,这给予了我们一个非常令人的兴奋的信号——RA是可以预防的,RA的慢病管理也因此开启了崭新的时代。

问题三:刘毅教授精彩采访视频

问3:从您的角度谈谈,四川目前风湿免疫科学科建设方面现状如何?在人才梯队培养方面存在哪些痛点和难点?

刘毅教授:

坦诚地说,四川省风湿免疫科的学科发展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处于中游。这是因为四川的经济水平总体而言较为落后,而医疗水平和经济水平息息相关,并且风湿免疫科又是一个相对于新兴的学科。近十几年来,虽然四川的风湿免疫科学科建设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和呼吸科、消化科等老牌科室相比,风湿免疫科的学科建设、学科普及等方面仍然有巨大差异。
在四川省183个县的360多个县级医院中,有风湿免疫科从业人员的医院非常少,四川省在学科队伍这方面和长三角地区相差甚远。在这样的背景下,四年前我们发起了“四川省县域医院风湿免疫专业学科带头人培养”项目。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四川省基层的学科队伍建设初有成效。在刚刚结束的四川省医学会第二十次风湿病学年会上我们也发现一批优秀的年轻人投入到风湿免疫学科建设的队伍中来,为四川风湿病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同时,基层医院尤其甘阿凉地区的风湿病诊疗工作一直是我们工作的难点及痛点。加大基层医院的医疗帮扶是我们学科发展的重点环节。前不久,我们深入甘孜州地区进行医疗帮扶,当地居民们不仅医疗意识淡薄,许多人存在语言沟通障碍,无法进行正常的交流,更无法开展正常的诊疗工作。柳暗花明又一村,虽然我们无法和甘孜州的居民们直接交流,但是发现他们很喜欢看短视频或抖音,未来我们希望通过拍摄健康科普短视频的形式来实现向基层群众进行健康科普的目的。

问题四:刘毅教授精彩采访视频

问4:从医多年,您一直秉承的理念是什么呢?可以和年轻的医生分享您的座右铭吗?它的含义是什么?

刘毅教授:

我想到我的博士生导师蔡醒华教授,他在我读博的第一天就跟我说过这样一句话“要行医,先做人”,此句也对我影响至深。我们要从做人的角度来看待医生这个职业,而不能仅仅把它当作做学问的工具和糊口的职业。在我行医三十多年中,我一直遵循的原则即是“对病人要有益”。不管和病人相处是否愉快,在下诊断、开具检查或者处方的时候,一定要秉承对病人有益的原则。
我始终认为医生是一个无比崇高的职业,得到病人的认可后的满足感也是无可替代的,也希望年轻的医生能够秉承最初学医的信念,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现自我价值。


专家

介绍

刘毅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风湿免疫科学科主任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四川省医学会风湿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四川省医学会罕见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第十届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免疫净化和细胞治疗学组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医师分会副会长

中国医促会医疗质量控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

健康服务适宜技术分会副会长

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及风湿病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风湿免疫病学

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风湿免疫病学

慢病管理学组组长






更多资讯和内容,请加入我们社群!


撰稿:赖喜琳

排版:朱若彤

审核:刘毅教授、卿平英老师

主编:龚丽

发送
CCMTV风湿免疫
关注公众号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