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公众号

CCMTV APP

登录后可享受
同步多端记录
个性推荐视频
登录
领读指南 | 垂体泌乳素腺瘤诊治共识(2025版)
CCMTV内分泌频道 4532次浏览
2025-11-05

点击蓝字


图片

关注我们




垂体泌乳素(PRL)腺瘤的人群患病率约为37/10万,年发病率高达(2.0~8.2)/10万,是最常见的功能性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占46%~66%)。育龄期女性是好发人群,25~44岁男女患病比例为1∶10,而年龄大于50岁(女性绝经期后)男女患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高泌乳素(PRL)血症导致的低促性腺激素型性腺功能减退、泌乳和体重增加等,女性患者可表现为月经紊乱‐泌乳和不孕,男性患者表现为性功能减退、乳腺发育和不育等;其次患者可因肿瘤占位效应导致局部压迫症状,如头痛、视功能障碍和其他腺垂体功能减低等。


近日,《垂体泌乳素腺瘤诊治共识(2025版)》于《中华医学杂志》正式发布。该共识由中国垂体腺瘤协作组基于 2014 版共识,结合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实践经验重新制订,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规范化诊疗建议。共识系统性地阐述了垂体泌乳素腺瘤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流程以及治疗策略,并针对特殊人群提出了个体化管理建议。以下是共识中的 36 项推荐意见概览



1

诊断和鉴别诊断

图片


(一)泌乳素筛查


推荐意见1:下列情况应对患者进行血清 PRL 水平测定:①育龄期女性出现月经异常、不孕和(或)泌乳;②男性无明显诱因出现性欲减退、勃起功能障碍、不育、乳腺发育和(或)泌乳;③青少年出现青春发育延迟或停滞、儿童青少年出现生长迟缓;④影像学提示鞍区垂体病变。(证据等级:低,强推荐)


(二)泌乳素腺瘤鉴别诊断


推荐意见2:临床表现与血 PRL 水平不匹配或无相关临床表现的高 PRL 血症患者,推荐筛查巨 PRL 血症。(证据等级:低,弱推荐)


推荐意见3:PRL 正常或轻度升高,但有高 PRL 血症相应临床表现的垂体大腺瘤患者,建议稀释血清复测 PRL,以免漏诊垂体泌乳素腺瘤(排除钩状效应)(证据等级:低,弱推荐);血清 PRL 高于可检测范围,检测结果提示大于>200 ng/ml 或 4240 mU/ml 者,建议稀释测定获得绝对值,用于监测疗效。(证据等级:低,弱推荐)


推荐意见4:对于高 PRL 血症患者应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在诊断垂体泌乳素腺瘤前,需除外生理性、药理性及其他非垂体泌乳素腺瘤导致的病理性原因。(良好实践主张)


推荐意见5:推荐以下高危人群进行基因突变检测,优先筛选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 1 型基因(MEN1)和芳烃受体相互作用蛋白基因(AIP)突变:①年轻患者(起病年龄 <20 岁)且大腺瘤(尤其是直径≥4 cm 的巨腺瘤);②有家族性孤立性垂体腺瘤(FIPA)或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MEN)家族史者。(证据等级:低,弱推荐)


2

影像学

图片


推荐意见6:确诊为高 PRL 血症的患者(排除生理、药理性和其他器官系统疾病因素导致高 PRL 血症的患者)均应进行垂体磁共振(MRI)检查(证据等级:低,弱推荐)。采用垂体动态增强 MRI 检查以提高泌乳素微腺瘤的检出率和定位准确性。(证据等级:低,弱推荐)


推荐意见7:垂体泌乳素腺瘤治疗后影像学随访频率需综合评估临床症状、生化结果、既往影像学特征及组织病理学等因素后确定(良好实践主张)。若出现耐药或新发的视功能障碍、头痛、泌乳和垂体功能减低等临床症状,建议增加随访频率。(良好实践主张)


推荐意见8:有以下危险因素的垂体泌乳素腺瘤患者,建议在术前进行 CTA 或 MRA 以筛查是否合并动脉瘤:①侵袭性肿瘤;②肿瘤直接接触颈内动脉;③中老年患者(>50 岁);④头颅/垂体MRI显示鞍区/鞍旁可疑动脉瘤征象;⑤既往有经鼻蝶鞍区病变手术史,诊断难治性垂体瘤和/或伴有脑血管病变史。(证据等级:极低,弱推荐)


3

治疗

图片


(一)药物治疗


推荐意见9: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能有效降低血清 PRL 水平、改善高 PRL 血症的相关临床表现并缩小垂体泌乳素腺瘤体积。(推荐级别:中,强推荐)


推荐意见10:对于 Knosp 0 级或 1 级边界清晰的微腺瘤或大腺瘤,在开始治疗前,多学科团队应充分告知患者手术或药物治疗方案的利弊,并结合患者意愿,可选择手术或 DA 作为首选治疗方案。(证据等级:低,弱推荐)


推荐意见11:对于 Knosp≥2 级的垂体泌乳素腺瘤患者,特别是侵袭性泌乳素大腺瘤或巨腺瘤患者,首选 DA 治疗。(推荐级别:低,弱推荐)


推荐意见12:对于高 PRL 血症无相关临床表现的微腺瘤患者,建议选择随访,随访内容包括临床症状、PRL 水平和垂体 MRI 检查等,若出现高 PRL 血症相关症状或肿瘤增大,则应开始治疗。(证据等级:极低,弱推荐)


推荐意见13:对于溴隐亭耐药患者,若能够获得卡麦角林,推荐首选换药(推荐级别:极低,弱推荐);对卡麦角林耐药的患者,推荐多学科团队讨论,选择手术治疗、将药物增加至最大耐受剂量、放射治疗或替莫唑胺等综合治疗。(推荐级别:极低,弱推荐)


推荐意见14:接受长期大剂量卡麦角林治疗的患者,推荐定期监测超声心动图,了解心脏瓣膜情况。(证据等级:低,弱推荐)


推荐意见15:接受 DA 治疗的微腺瘤患者,在 PRL 水平恢复正常后,建议继续维持原剂量 3~6 个月(推荐级别:低,弱推荐);继续监测,当 PRL 小于参考范围,可考虑逐步减量,监测 PRL 水平,继续滴定剂量至维持 PRL 正常的最小剂量(推荐级别:极低,弱推荐);大腺瘤患者需同时结合肿瘤缩小情况评估药物减量。(推荐级别:低,弱推荐)


推荐意见16:对于垂体泌乳素腺瘤患者,若已采用 DA 低维持剂量治疗且药物治疗时间超过 2 年、PRL 水平正常并且治疗后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明显缩小或无明显残留病灶,可考虑停药。(证据等级:极低,弱推荐)


推荐意见17:女性垂体泌乳素腺瘤患者在绝经后达到上述停药标准鼓励停药随访。若随诊中发现垂体病变增大,评估后可重新启动 DA 治疗。(证据等级:低,弱推荐)


推荐意见18:按停药标准停药后建议继续随访相关症状(月经周期、泌乳和性功能等),停药第一年每 3 个月检测 PRL 水平,之后每年检测或出现症状随时复查。出现临床症状同时 PRL 持续升高时需复查垂体 MRI。停药复发患者可重启 DA 治疗。对无临床症状、肿瘤未见增大可选择观察随访。(证据等级:极低,弱推荐)


(二)外科治疗


推荐意见19:外科治疗决策应在充分尊重患者意愿的前提下进行综合研判后制定。(良好实践主张)


推荐意见20:外科手术应由具备丰富经验的垂体外科手术团队施行。(良好实践主张)


推荐意见21:对于边界清晰的微腺瘤或大腺瘤(Knosp 0 级或 1 级),可采用手术治疗可作为一线治疗方案。(证据等级:中,弱推荐)


推荐意见22:无法耐受 DA 治疗或耐药的患者,建议手术治疗。(证据等级:极低,弱推荐)


推荐意见23:垂体泌乳素腺瘤卒中导致视力快速恶化的患者,建议优先推荐手术治疗。(证据等级:极低,弱推荐)


推荐意见24:DA 治疗过程中如有怀疑存在脑脊液鼻漏,可鼻内镜检查,或有条件医院可以检测鼻漏液中的 β2‐转铁蛋白或 β‐痕迹蛋白(证据级别:极低,弱推荐);当出现肿瘤引发或继发于药物治疗后的脑脊液鼻漏,应立即进行手术修补。(良好实践主张)


推荐意见25:对于存在生育需求的女性大腺瘤患者,减瘤手术可作为 DA 治疗的替代方案,以降低未来妊娠期间症状性肿瘤增大带来的风险。(证据等级:低,弱推荐)


(三)放射治疗


推荐意见26:垂体泌乳素腺瘤出现以下情况时,可考虑选择放射治疗:①耐药和(或)不耐受 DA 治疗;②有全麻手术禁忌、无法手术切除、术后残留或手术后复发;③难治性或转移性垂体泌乳素腺瘤。(证据等级:极低,弱推荐)


推荐意见27:放射治疗前 1~2 个月考虑停用 DA;放射治疗后如需重启 DA 治疗,建议在放射治疗1个月后开始服用。(证据等级:极低,弱推荐)


4

高危泌乳素腺瘤

图片


(一)男性垂体泌乳素腺瘤


推荐意见28:男性垂体泌乳素腺瘤如发生溴隐亭耐药可改服用卡麦角林、联合手术减瘤和(或)放射治疗,并需进行密切随访。(推荐级别:极低,弱推荐)


(二)难治性垂体泌乳素腺瘤


推荐意见29:对于难治性或转移性垂体泌乳素腺瘤患者,建议由多学科团队共同制定综合治疗方案。(良好实践主张)


推荐意见30:推荐使用烷化剂化疗药物替莫唑胺(TMZ)作为难治性或转移性垂体泌乳素腺瘤的一线化疗方案,应在治疗 3 个月时评估治疗反应。(推荐级别:极低;弱推荐)


(三)妊娠期女性


推荐意见31:服用 DA 的泌乳素微腺瘤女性患者试孕期间无需停用药物(证据级别:极低,弱推荐);而大腺瘤患者,建议待大腺瘤缩小至微腺瘤后开始试孕(证据级别:极低,弱推荐);对于耐药或持续增长的大腺瘤患者,建议手术治疗后试孕。(证据级别:极低,弱推荐)


推荐意见32:泌乳素微腺瘤孕妇发现妊娠后建议立即停止DA治疗。(证据级别:极低,弱推荐)


推荐意见33:泌乳素大腺瘤患者在未得到有效控制时发现妊娠,可考虑继续服用 DA,并持续整个孕期。(证据级别:极低,弱推荐)


推荐意见34:微腺瘤孕妇在妊娠期间不推荐常规监测血清 PRL 水平(证据级别:极低,弱推荐)。大腺瘤孕妇在妊娠期间酌情监测血清 PRL 水平,若 PRL 水平突然升高(较基线增加 >50%)可能提示肿瘤增大,但必须结合临床症状进行判断。(证据级别:极低,弱推荐)


推荐意见35:孕期如疑肿瘤显著生长而出现新发头痛、视力下降或视野缺损等临床症状时,建议行 MRI 平扫检查,并重启 DA 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出现急性视力下降、意识障碍等危急情况,手术是合理选择。(证据级别:极低,弱推荐)


推荐意见36:鼓励产后母乳喂养;若病情需要继续 DA 药物治疗,则应停止哺乳。(证据级别:极低,弱推荐)



共识指出,由于整体证据质量的限制,部分推荐级别较低,临床医师在实践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在共识的基础上制定个性化方案。同时,考虑到医疗资源的限制,某些检验检查可能在部分地区不具备可实施性,临床医师应根据实际情况推行适合当地实践的方案。



参考文献:中国垂体腺瘤协作组.垂体泌乳素腺瘤诊治共识(2025版)[J]. 中华医学杂志, 2025, 105(41):3751-3768. DOI: 10.3760/cma.j.cn112137-20250806-01985.


图片


发送
CCMTV内分泌频道
关注公众号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