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公众号

CCMTV APP

登录后可享受
同步多端记录
个性推荐视频
登录
肿瘤临床医生科研学习|李健斌教授:从指南“空白”到临床实践——真实世界研究如何优化HER2阳性乳腺癌治疗选择
CCMTV肿瘤频道 2992次浏览
2025-10-29
图片


在乳腺癌临床实践中,CSCO BC指南每年持续更新,以反映最新的循证医学进展。然而,部分临床问题仍缺乏随机对照试验(RCT)证据支持,成为指南制定过程中的难点。本期我们特邀解放军总医院李健斌教授,围绕“从指南出发解决临床问题”这一主题,结合其团队开展的真实世界研究展开深入探讨,分享如何通过聚焦具有中国特色的临床问题,推动指南修订并改进临床实践。





  指南中的“空白”,正是研究的起点  


2022年版CSCO BC指南在HER2阳性乳腺癌的二线治疗后选择上,存在一级推荐空缺,二级推荐中列出“抗HER2 ADC药物如T-DXd、T-DM1等(2A)”,但未明确区分推荐顺序。主要基于以下原因:DESTINY-Breast03(DB-03)研究中T-DXd组仅纳入16%既往接受过TKI治疗的患者,且该研究未涵盖中国常用TKI药物吡咯替尼治疗后的患者人群;此外,医保政策等因素也影响了药物的推荐等级。因此,在制定指南时,专家组未将T-DXd作为唯一推荐,而是保留了T-DM1等其他ADC药物。

图片

指南发布后,不少专家提出应优先推荐T-DXd,但当时缺乏直接证据支持该建议。





  RWS2201研究:用真实世界数据填补证据缺口  


基于上述临床困境,研究团队迅速开展了一项单中心真实世界研究(RWS2201),旨在比较新型抗HER2 ADC药物与T-DM1在TKI治疗失败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该研究共纳入144例患者,分为新型抗HER2 ADC组与T-DM1组。结果显示,新型ADC药物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显著优于T-DM1组(7.0个月 vs. 4.0个月)。进一步分析表明,在各类ADC药物中,T-DXd的疗效最为突出。


图片
图片

本研究聚焦于中国临床实践中常见的吡咯替尼治疗失败人群,同时紧扣新型ADC药物的国际研究热点,因此文章在投稿后仅两个月即被接收,发表于5分期刊《The Oncologist》,并直接推动了2024版CSCO BC指南的更新:T-DXd被明确列为二级推荐首选药物(1A类证据),而T-DM1则被列为二级推荐(2A类证据)。





 RWS2401研究:延伸探索,厘清曲帕定位 


指南更新后,新的临床问题随之产生:除二级推荐首选药物T-DXd外,哪些患者应考虑选择具有2A类证据二级推荐的曲帕(HP)双靶联合化疗?为解答这一问题,在缺乏直接对比数据的情况下,研究团队再次开展真实世界研究(RWS2401),旨在于经吡咯替尼治疗失败的患者人群中,比较新型抗HER2 ADC药物与“曲帕双靶+化疗”方案的疗效差异。

图片

研究结果显示,在既往未接受过帕妥珠单抗治疗的患者中,新型抗HER2 ADC药物与曲帕双靶联合化疗的疗效未呈现显著统计学差异(p=0.157)。这也提示我们,对于既往未使用过帕妥珠单抗或未在其治疗中失败的患者,可考虑采用帕妥珠单抗联合曲妥珠单抗的治疗方案。

图片

亚组分析进一步表明,无论年龄、激素受体状态、月经状态、内脏转移、既往抗HER2治疗线数、既往曲妥珠单抗治疗或TKI药物的获益情况如何,新型抗HER2 ADC组与HP联合化疗组之间的PFS均未观察到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图片





  RWS2301研究:老药新用,拓展治疗边界  


尽管T-DXd的疗效已广受认可,但RWS2301研究首次在TKI治疗失败人群中比较了T-DXd与HP联合化疗的疗效。结果显示,与HP联合化疗相比,T-DXd仍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且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9)。该研究紧扣时代热点,探索了“老药新用”的可能性——在TKI治疗失败后重新启用帕妥珠单抗,仍可为部分患者带来获益。这一发现迅速引起学界高度关注,研究论文得以快速发表,也为患者拓展了治疗选择。

图片






  总   结  



乳腺癌治疗指南中的空白与未决问题,是驱动研究的关键契机。研究者需凭借敏锐的临床洞察,聚焦中国特色问题,利用真实世界研究填补随机对照试验与真实临床实践之间的证据差距。这些数据不仅推动治疗指南的更新与优化,也增强了研究结果的临床适用性与转化价值,从而能将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可行的临床方案,以惠及中国乳腺癌患者。





专家简介

图片

李健斌教授

 解放军总医院

  • 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

  • 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医学部博士后

  •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委会(CSCO BC) 委员

  • Translational Breast Cancer Research杂志:Managing editor






  拓展阅读  



地舒单抗治疗乳腺癌骨转移从临床试验到获得国内外指南一级推荐的演进历程,是现代肿瘤学中转化医学成功实践的典范。这一进程始于对RANK/RANKL信号通路在骨代谢中作用的深入理解,进而推动特异性靶向药物的研发,通过大规模III期临床试验证实其疗效与安全性,最终赢得权威指南的高级别推荐。在此过程中,多个关键因素共同促进了其指南地位的提升。首先,地舒单抗具备明确的机制优势,能够直接靶向RANKL这一骨吸收过程的关键调节因子,从源头上抑制破骨细胞的生成和活性。其次,关键III期研究显示,地舒单抗不仅能显著延缓首次及后续SREs的发生,还能有效缓解骨痛和改善生活质量。此外,该药物安全性良好,使用便捷,尤其对肾功能不全患者无需调整剂量,皮下注射的给药方式也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这些优势共同促使地舒单抗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国内外指南的广泛认可,成为乳腺癌骨转移治疗的一线推荐药物。


图片




编辑|13

责编|13


— END —

CCMTV肿瘤频道视频号已上线!

图片


发送
CCMTV肿瘤频道
关注公众号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