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公众号

CCMTV APP

登录后可享受
同步多端记录
个性推荐视频
登录
OCED 2025|石勇铨教授盘点2024上海内分泌研究成果
CCMTV内分泌频道 3138次浏览
2025-09-28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编者按:第18届东方内分泌-糖尿病会议暨2025上海市医学会内分泌-糖尿病年会圆满落幕,此次会议汇聚了国内外内分泌与糖尿病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石勇铨教授呈现了2024年上海内分泌界同仁的核心研究成果,且对5分以上的优质文章进行了重点梳理。CCMTV内分泌频道特将相关内容整理如下,供读者参考学习。


图片


2024年上海内分泌界同仁共发表论著198篇,其中SCI收录178篇,中华系列20篇,研究整体覆盖甲状腺、垂体肾上腺、性腺、肥胖与脂代谢、代谢性骨病和其他领域。对5分以上的文章做了一个罗列。




垂体肾上腺领域SCI收录论文14篇




图片


在嗜铬细胞瘤方面,中山医院构建了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的预测模型,发现基因突变会影响术中血流稳定性,为个体化的围手术期处理策略提供了依据。


瑞金医院通过宏基因组的测序揭示库欣综合征患者菌群紊乱的特征,比如拟杆菌群下降,厚壁菌群下降等,并鉴定出瘤胃球菌可高效降解皮质醇,转化为雄激素类激素且其丰度与尿皮质醇水平正相关。




甲状腺领域SCI收录论文25篇




图片


长征医院开展了单中心前瞻性研究,发现FOCUS-MUSE DWI序列的图像质量、信噪比和诊断准确性均显著优于传统序列,为甲状腺眼病提供精确的判断。


瑞金医院的一项随机对照研究,在第15-18个月,小剂量甲氨蝶呤联合甲巯咪唑治疗Graves'病,可更快降低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至稳态水平,停药率更高,且临床研究并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通过双向的孟德尔随机化的研究证实了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相互关联,幽门螺旋杆菌OMP抗体明显增加了甲状腺功能亢进和Graves’病的发病风险,揭示了人体内肠道-甲状腺轴的存在。


周浦医院难治性Graves’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IL-9和干扰素调节因子4mRNA表达升高,血浆中IL-9蛋白水平增加,外周血中Th9细胞升高。提示Th9细胞可能在Graves’的发病和进展中发挥关键作用,IL-9有望成为Graves’的新型治疗靶点。




肥胖与脂代谢领域SCI收录论文76篇




图片


华山医院的脏蛋白调控脂肪肝研究,显示分泌型EMC10(内质网膜蛋白复合物亚基10)激活肝脏内质网应激,促进脂肪肝的发生;膜型EMC10缓解肝脏内质网应激,抑制脂肪肝的发生。


上海市第六医院在去泛素化酶(RPN11)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MASLD)研究中,发现通过RPN11-METTL3-ACSS3轴促进MASLD进程。


在抗性淀粉减重机制的研究中,试验证实抗性淀粉结合平衡膳食有助于缓解超重肥胖、改善胰岛素抵抗,可通过重塑肠道的菌群抑制脂质的吸收,恢复肠道屏障,减轻炎症。


在Fam172a介导POMC(阿黑皮素原)神经元组蛋白乳酸化研究中,POMC神经元Fam172a敲除可促进糖酵解和乳酸生成,改善高脂引起的代谢紊乱。


在慢性间歇性缺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关系的研究中,发现慢性间歇缺氧(CIH)可加重脂肪变性,自噬降解Eepd1蛋白,诱导DNA损伤、炎症和纤维化,而过表达Eepd1蛋白或药物瑞替加滨(Retigabine)干预能够缓解NASH的进展。


在肝癌细胞铁死亡研究中,发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FCN3蛋白表达下降,会导致MUFA(单不饱和脂肪酸)积累和铁死亡抵抗,通过抑制IR/AKT/SREBP1c通路、降低MUFA合成可恢复FCN3表达,增强铁死亡并抑制肝癌进展。


在脂肪异质核糖核蛋白和肥胖关系的研究中,发现肥胖人群脂肪组织HNRNPA1(异质性核核糖核蛋白A1)表达降低,在高脂条件下,脂肪特异性HNRNPA1敲除小鼠表现为代谢异常、脂肪组织炎症加剧,HNRNPA1通过调控CCL2连接脂肪组织炎症与全身代谢稳态发挥作用。


同济医院在肝脏因子与脂肪产热关系的研究中,发现一种新的肝分泌因子ORM2,在间歇性禁食(IF)的进食阶段它的分泌量显著提高,且可以通过作用于脂肪细胞的IL23R/gp130受体激活脂肪组织产热作用。


上海市第一医院从系统生物学视角出发,通过分析来自饮食干预的2型糖尿病患者和涉及15种疾病的宏基因组数据,发现了在饮食干预和疾病状态下维持稳定关系的肠道细菌形成了“竞争性群落”(TCGs)的核心结构,为个性化定量评估菌群失调和肠道健康,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瑞金医院在脑肠轴与脂肪吸收的研究中,发现迷走神经背核(DMV)-迷走神经-空肠微绒毛轴调节肠道吸收表面积,影响脂肪吸收和体重。中药单体葛根素通过正向变构GABA受体抑制迷走神经,通过上述脑肠轴发挥排油减重的作用。


在肠道菌群与肥胖的关系研究中,鉴定出的巨单胞菌在肥胖人群显著富集并与BMI正相关,能降解肌醇、促进肠道油脂吸收与肥胖机制。


在免疫靶点与心血管代谢方面,在CD4+T细胞活化期间的5个时间点获得的动态单细胞表达数量性状位点数据,确定了162个2型糖尿病的致病基因,80个冠心病致病基因,为免疫调节药物的靶点开发提供依据。


在死亡影响因素中,研究指出了17个可改变的因素,包括社会学因素、生活方式和代谢因素,占全因死亡64.8%、心血管疾病死亡77.4%和癌症死亡44.8%。低教育程度是全因死亡和癌症死亡的重要因素,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因素。


对于下丘脑调控饮食方面的研究,发现饥饿状态下,下丘脑弓状核AGRP神经元的miR-7a表达升高,抑制miR-7a表达可降低摄食和体重。抑制mTOR信号通路会导致AGRP神经元的增食欲肽分泌增多,摄食增加。


中山医院的首个全国多中心替尔泊肽治疗超重和肥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发现替尔泊肽10mg和15mg组受试者体重减轻较基线分别为13.6%和17.5%。


关于DGAT2抑制剂研究,发现DGAT2抑制剂除了抑制甘油三酯合成外,通过其靶外作用促进内质网磷脂酰乙醇胺(PE)丰度提高,改变内质网膜流动性,抑制SREBP1内质网剪切和肝脏脂质合成。


上海市中医医院在关于中药复方的减重研究中,发现生脉散通过增加脂肪组织中TCA(三羧酸循环)水平诱导M2巨噬细胞分泌Slit3蛋白,经ROBO1受体激活交感神经PKA/CaMKII通路促进去甲肾上腺素释放,进而激活cAMP/PKA信号通路上调UCP1等产热基因表达,增强脂解和白色脂肪褐变实现减重。


新华医院提出,以减重为主要目标,高频监测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经济欠发达区域的这类人群减重效果更佳;以减脂为主要目标,低龄是首要影响因素,高频监测次之,经济发达区域的这类人群减脂效果更佳。




性腺领域SCI收录论文5篇




图片


中山医院研究发现,青蒿素能够促进线粒体蛋白酶LONP1与雄激素合成关键酶CYP11A1的结合,降解雄激素合成关键酶,抑制卵巢雄激素的合成,从而降低多囊卵巢患者的血清雄激素水平,减少窦卵泡数量,促进月经周期恢复正常。




代谢性骨病领域SCI收录论文6篇




图片


同济医院的研究中,具有明确寡糖结构的自组装纳米颗粒,通过ATF4-CSE信号轴来促进骨形成,有效防止小鼠长骨的骨丢失并增强皮质骨厚度和强度。




其他领域SCI收录论文35篇




图片


复旦大学闵行医院研究发现,龙胆酸可通过抑制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6(LRP6)介导的巨噬细胞凋亡,以剂量依赖性方式对斑块形成和斑块破裂发挥强效治疗作用。


上海浦东医院通过机器学习分析人脸和舌象与2型糖尿病患者之间的关系,分割间的相关系数(如C肽,跟胰岛素等)可作为2型糖尿病的独立影响因子。


图片

石勇铨 教授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后)导师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学科带头人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医师分会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师学会内分泌代谢医师分会副会长

上海市糖尿病康复协会主任委员

解放军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常委

解放军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

任《中国内科年鉴》内分泌专业主编

近年来,主持国家、省部级及横向基金资助项目4项,共800余万元;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文章20余篇;主编专著2部,参编专著6部、科普著作1部,任《中国内科年鉴》内分泌学专业主编;获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1项,上海医学科技二等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3项


审阅:石勇铨 教授

编辑:张娜

排版:Jacky

图片

发送
CCMTV内分泌频道
关注公众号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