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公众号

CCMTV APP

登录后可享受
同步多端记录
个性推荐视频
登录
EHA 2025|侯健教授、陈斌贞博士:仁济医院血液科多发性骨髓瘤相关研究新突破
CCMTV血液频道 3261次浏览
2025-06-23
图片

编者按:第30届欧洲血液学会(EHA 2025)年会于当地时间2025年6月12日-15日在意大利米兰召开。作为全球血液学领域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盛会之一,EHA汇聚世界顶尖专家学者,共同呈现血液疾病诊疗的最新突破与前沿进展。

在这场学术盛宴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液科团队以多发性骨髓瘤领域的突破性研究成果引发关注。作为深耕该领域数十年的学科先锋,仁济医院血液科团队通过基础、临床与转化研究的深度融合,在耐药机制、骨病治疗及精准诊疗技术等方向展现了中国学者的创新实力。

值得一提的是,由侯健教授指导、陈斌贞博士完成的题为《增强子染色体外环状DNA ANKRD28通过POU2F2介导的转录重编程驱动多发性骨髓瘤的耐药性》的研究入选大会口头报告,这项研究是本次大会“骨髓瘤及其他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领域中唯一入选的口头报告。CCMTV血液频道特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侯健教授陈斌贞博士,为我们分享仁济医院血液科团队多发性骨髓瘤领域的研究新突破。


图片

1、侯教授,今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液科在EHA大会上展现了强劲的学术实力,多项研究入选。能否请您从团队整体布局的角度,介绍一下此次入选研究的方向分布与亮点特色?
图片

侯健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液科长期致力于多发性骨髓瘤的基础、临床和转化研究。在本次EHA大会上,仁济医院血液科团队有多项研究入选。陈斌贞博士团队题为《增强子染色体外环状DNA ANKRD28通过POU2F2介导的转录重编程驱动多发性骨髓瘤的耐药性》的研究入选大会口头报告,聚焦DNA ANKRD28介导的VRD耐药机制。另外两项壁报研究,则分别探索新型单克隆抗体对骨髓瘤骨病的治疗潜力及VPD方案(硼替佐米+泊马度胺+地塞米松)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个体化应用。

图片

2、陈博士,恭喜您的研究入选口头报告,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此次入选的这项研究的背景、主要发现及内容?以及这些发现对后续研究和临床实践的价值?

图片

陈斌贞博士:我们本次入选EHA大会的口头报告主要围绕多发性骨髓瘤VRD方案耐药的核心机制展开。目前,多发性骨髓瘤仍被视为一种不可治愈的恶性血液系统肿瘤,主要原因在于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容易出现复发和耐药性。尽管VRD方案(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作为初诊骨髓瘤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但大多数患者在治疗后仍会出现疾病复发和耐药。

染色体外环状DNA(eccDNA)是细胞DNA损伤时从染色体上脱落下来的片段,它在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中普遍存在,并可通过携带癌基因或扩增癌基因导致肿瘤进展和耐药。我们发现,骨髓瘤患者血液中的一种eccDNA ANKRD28主要来源于骨髓中的CD138+浆细胞,并参与骨髓瘤的疾病进展和VRD耐药。此外,研究还发现血清高拷贝数的eccDNA ANKRD28对高危型、疗效反应差和预后不良的骨髓瘤患者具有潜在的预测价值。

图片

这一研究从全新的表观遗传学角度阐述了eccDNA在体内外驱动多发性骨髓瘤耐药的机制,为理解耐药机制提供了新视角,并为未来的临床治疗策略提供了潜在靶点。

图片

3、陈博士,您一直致力于助力破解多发性骨髓瘤耐药难题,请问今年EHA大会上,除了您团队的研究外,还有哪些多发性骨髓瘤耐药机制相关研究引起了您的特别关注?

图片

陈斌贞博士:今年EHA大会上还有多项关于多发性骨髓瘤耐药机制的研究引起了关注。这些研究涵盖了巨噬细胞通过脂代谢诱导耐药、卡非佐米耐药、GPRC5D×CD3双抗(塔奎妥单抗)耐药以及抗BCMA和抗PCRL5治疗耐药等多个方面。这些研究普遍应用了全光谱流式细胞术、全外显子测序、全基因组测序、CRISPR筛选等前沿技术,为揭示耐药机制提供了更全面的视角。


图片

4、侯教授,除了耐药问题,骨髓瘤骨病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在今年EHA大会上,关于骨髓瘤骨病治疗的研究呈现出怎样的趋势?是否有新兴技术或药物靶点的突破,为改善患者骨病状况带来新的希望?

图片

侯健教授:除耐药问题外,骨髓瘤骨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与预后,是临床治疗难点。在今年EHA大会上,关于骨髓瘤骨病治疗的研究有诸多进展。

在骨骼肌骨病的评估方面,现代分子影像技术如全身低剂量CT、PET-CT和PET磁共振等被强调用于评估骨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反应。治疗骨髓瘤骨病的关键在于从骨髓瘤本身入手,实现深度缓解。目前,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正在牵头进行全球多中心研究,探索CAR-T治疗前后骨骼的改变,并有望将骨骼恢复情况纳入骨髓瘤疗效评估的新标准。

图片
图片
图片








原文
图片

侯健 教授

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分会常委、肿瘤科分会委员
中国淋巴瘤联盟常委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分会委员
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分会常委
上海市免疫学会血液免疫专委会主委
上海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委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药物临床研究专委会副主委


原文
图片

陈斌贞 博士

医学博士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内科学 博士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液科 住院医师

师从侯健教授,主要从事多发性骨髓瘤的靶向治疗和单细胞多组学相关研究

曾获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毕业生、复旦大学优秀学生等荣誉

以第一作者身份在Advanced Science等杂志发表SCI论文5篇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iMeta青年编委,担任多本SCI杂志审稿人

多次受邀在EHA、COMy和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年会等国内外会议做大会发言及壁报展示

审稿专家:侯健教授、陈斌贞博士


发送
CCMTV血液频道
关注公众号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