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公众号

CCMTV APP

登录后可享受
同步多端记录
个性推荐视频
登录
CGCC2025系列报道|杨昆教授分享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外科治疗规范及相关研究进展
CCMTV肿瘤频道 2728次浏览
2025-06-19
图片

图片

引文

在成都召开的第19届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CGCC2025)上,

大会以“传承、规范、创新、交叉”为主题,延续和传承会议创办的宗旨,搭建胃癌领域多学科学术交流平台,促进我国胃癌防治水平整体提升。CCMTV特邀杨昆教授分享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外科治疗规范及相关研究进展。

01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外科治疗进展




《中国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外科治疗专家共识(2024年版)》更加肯定了新辅助治疗在AEG中的作用和意义,强调基于Siewert分型的精准新辅助治疗决策,提倡“因型施策”:对于Siewert I型,由于其病理生物学特征更接近食管癌,共识推荐参照食管癌治疗路径,首选新辅助放化疗(nCRT),其依据主要来自CROSS研究所验证的长期生存获益。对于Siewert III型,其行为更类似于胃癌,因此推荐遵循胃癌治疗原则,优先选择新辅助化疗(nCT),如SOX、XELOX和FLOT方案。而Siewert II型由于解剖位置和生物学行为的复杂性,被认为是治疗最争议的亚型。共识强调,II型病例应由多学科团队(MDT)综合评估后决定治疗策略,可根据病情选择nCT或nCRT,并指出“个体化治疗”应贯穿始终。这一指导理念有助于临床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实现精准化治疗。


在切缘管理方面,共识强调应根据肿瘤临床分期和直径,科学计算在体食管切缘距离,以提高R0切除率并减少局部复发,同时保证吻合重建的安全性。共识明确提出,对于早期(cT1期)Siewert II/III型AEG,建议食管切缘应≥1.5 cm,肿瘤较大(≥4 cm)时应延长至≥2 cm;而对于进展期(cT2及以上)患者,推荐切缘距离≥3 cm,并强调应常规开展术中冰冻切片以确认切缘阴性。这一推荐体现了对AEG手术精细化、个体化管理的高度重视。尤其在Siewert II型肿瘤中,由于其可能向上浸润食管,共识强调术中应常规进行冷冻病理检查以确认近切缘是否存在癌残留,并在必要时追加切除腹段食管。共识重申,R0切除仍为AEG根治性手术的核心目标,术中外科医生应与病理科紧密合作,确保切缘管理的实时性与准确性。


最后,关于下纵隔淋巴结清扫的适应证与策略,共识结合国际国内临床实践和研究结果,提出“分型+食管受累长度”导向的清扫策略。在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方面共识指出:Siewert I型 AEG应参照中下段食管癌处理原则,行系统下纵隔淋巴结清扫;Siewert II型则根据食管受累长度分层处理:小于2 cm者可不清扫,2~4 cm时建议清扫下纵隔(胃癌淋巴结分组:No.110、No.111和No.112),超过4 cm时应比照Siewert I型进行全面清扫;而Siewert III型主要依据肿瘤是否侵犯食管超过2cm决定是否行下纵隔清扫。此外,共识在淋巴结分组方式上也有所规范,推荐Siewert I型参照食管癌分组,Siewert II/III型参照胃癌分组。该策略以多项高质量循证证据为基础,力求在提高手术疗效与减少手术创伤之间取得平衡,并强调未来仍需开展多中心研究以进一步明确Siewert II型AEG的最佳清扫范围。


综上所述,共识相较于2018版在众多方面进行更新,鉴于AEG是胃癌外科、食管癌外科的研究热点,近几年相关的临床研究证据不断涌现,在AEG定义、分期、新辅助治疗、切除方式、淋巴结清扫范围均进行更新,但是共识着重在新辅助治疗、切缘处理及下纵隔淋巴结清扫等关键问题上,提供了更具操作性的临床指导。


这不仅有助于进一步规范国内外科治疗实践,也为推动我国AEG治疗的标准化、规范化、个体化、同质化提供了重要支撑。我们也期待在共识推动下,进一步改善我国AEG患者的诊疗现状并提升AEG的远期生存效果。






02

新兴靶点 FGFR2b 的研发进展





胃癌作为全球高发恶性肿瘤,传统化疗和免疫治疗的疗效仍存在局限,尤其对于晚期患者。近年来,靶向治疗的突破为患者带来了新希望,而 FGFR2b作为胃癌中备受关注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正在成为研究热点。


在药物研发领域,贝玛妥珠单抗(Bemarituzumab)是靶向FGFR2b的创新药物,其3期临床研究(FORTITUDE-101)结果显示,亚太地区胃癌患者中过表达(任意,2+/3+)比例达 35.9%,FGFR2b(≥10%,2+/3+)比例达 17.7%,相较于传统HER2靶点(中国胃癌患者的HER2阳性率约为10%~12%)阳性率更高,潜在获益人群更多。


贝码妥珠单抗.png

贝玛妥珠单抗全球多中心的2期试验(FIGHT研究)结果显示其一线治疗FGFR2b过表达晚期胃癌患者具有较好作用——对于≥10%肿瘤细胞 2+/3+的患者,ORR达56.5%,较单纯化疗提高了20%。因其肿瘤退缩效果较好,可帮助更多的晚期患者在肿瘤降期后获得转化手术的机会。后续我们将进行更多临床研究的探索,在胃癌的新辅助治疗中应用贝玛妥珠单抗,以期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关于胃癌的靶向药物治疗,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病理检测,免疫组化(IHC)检测较为简便,但需注意检测的规范性。从临床角度来说,对于术后标本离体后应及时处理,否则对于病理科检测结果会有较大影响,对于检测结果的解读与病理科保持及时沟通。





图片

杨昆 教授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癌中心主任、胃癌研究室副主任

四川省“卫生健康英才计划”领军人才

第十三批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俄罗斯联邦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外科医师协会荣誉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专业委员会胃肠外科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腹腔镜青年医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生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胃部肿瘤整合康复专委会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委会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手术安全与质量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委会微创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委会ERAS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胃肠间质瘤专委会MDT学组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机器人与腹腔镜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外科学分会委员

四川省肿瘤学会胃癌专委会主任委员

四川省抗癌协会腹膜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四川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消化道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四川省医学会医用机器人和医学智能化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四川省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委员

四川省普外科质量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

成都市抗癌协会胃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以(共同)通讯作者/第一作者在Cell Res、Science Advances、STTT、Gastroenterology、Ann Surg、Am J Gastroenterol 等期刊发表SCI论文70余篇。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四川省科技厅重点项目等10余项课题。




发送
CCMTV肿瘤频道
关注公众号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