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公众号

CCMTV APP

登录后可享受
同步多端记录
个性推荐视频
登录
化疗新突破,米托蒽醌脂质体从基础到临床获益AML领域11项研究亮相EHA 2025!
CCMTV血液频道 3965次浏览
2025-06-18
图片
图片

前言

第30届欧洲血液学会(EHA 2025)年会于当地时间2025年6月12日至15日在意大利米兰盛大举行。作为全球血液学领域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盛会之一,EHA汇聚世界顶尖专家学者,共同呈现血液疾病诊疗的最新突破与前沿进展。


今年的大会亮点纷呈,尤其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领域,中国自主研发的创新药物米托蒽醌脂质体(Lipo-MIT)相关研究成为热点之一,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实践,多项突破性成果为AML的治疗开辟了新路径。本次会议共有11项研究成果入选,包括5篇壁报及6篇在线摘要。



基础研究



no.1


壁报


1


摘要号:PF463[1]

2


题目:

米托蒽醌脂质体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中表现出优于传统米托蒽醌的特性

Liposomal mitoxantrone demonstrates superiority to traditional mitoxantrone in the treatment of AML

3


主要研究者:陈苏宁 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4


研究内容:

Lipo-MIT是一种创新的蒽醌类纳米药物,本研究通过构建两种高侵袭性AML小鼠模型(MLL-AF9与NUP98-HOXA9模型),结合流式细胞术和RNA转录组测序,对比了脂质体剂型与传统米托蒽醌(MIT)的抗肿瘤活性和差异机制。初步数据显示,Lipo-MIT在降低骨髓、脾脏等关键造血区域的白血病负荷方面表现突出,并转化为显著的生存获益:在MLL-AF9模型中,相较MIT组,Lipo-MIT组中位总生存期(OS)从35天延长至44天(模型组仅22天,p<0.01);NUP98-HOXA9模型也呈现相似趋势,模型组、MIT组和Lipo-MIT组中位OS分别为20、28和37天(p<0.01)。更值得关注的是,流式细胞术证实Lipo-MIT可诱导更强的骨髓驻留白血病细胞凋亡,且通过RNA测序发现其激活了独特的炎症-免疫通路。


初步研究结果提示药物可能通过诱导凋亡和免疫调节实现协同抗肿瘤效应,提示Lipo-MIT在AML治疗中的潜力和前景。


MLL-AF9(左)和NUP98-HOXA9(右)模型中Lipo-MIT组、MIT组和模型组(control)的OS

图片

NUP98-HOXA9模型中,三组小鼠骨髓(左)和脾脏(中)白血病细胞凋亡情况,Lipo-MIT组、MIT组小鼠骨髓细胞RNA 转录组测序结果(右)

图片



初治AML



no.2


壁报


1


摘要号:PS1510[2]

2


题目:

基于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的诱导方案治疗初治原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一项开放标签、多中心、随机、多队列研究

Mitoxantrone hydrochloride liposome-based induction regimens for untreated de novo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n open-label, multicenter, randomized, multicohort study

3


主要研究者:邱少伟 教授、王建祥 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

4


研究内容

这项开放、多中心、随机、三队列研究,旨在评估基于Lipo-MIT的联合方案治疗初治原发性AML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共纳入60例初治原发AML患者,随机接受MA(Lipo-MIT+标准阿糖胞苷)、MAH(Lipo-MIT+中剂量阿糖胞苷+高三尖杉酯碱)和MAV(Lipo-MIT+标准阿糖胞苷+维奈克拉)行诱导治疗。各队列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 (TRAEs) 发生率相当,主要表现为血液学毒性和感染,所有患者≥3级感染性肺炎和中性粒细胞降低相关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8.3%和16.7%。56例患者可疗效评估,MA/MAH/MAV三个队列1周期复合完全缓解(CRc)率分别为66.7%、72.2%和90%,CRc患者流式微小残留病灶(MRD)阴性率分别为66.7%、69.2%和83.3%,2周期(未达MLFS患者接受MAV进行第二周期治疗)整体CRc率分别为77.8%、83.3%和90%。其中,MAV队列疗效最优,2022 欧洲白血病网(ELN)分类的预后良好、中等和不良组整体CRc率分别为100%,85.7%和75%。三个队列患者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4.5个月、4.2个月和5.1个月,6个月无复发生存(RFS)率分别为80%、69.2%和100%,6个月总生存(OS)率分别为100%、81.3%和100%。


MAV方案的CRc率和MRD阴性率最高,且无复发或死亡事件。相比之下,MAH方案的CRc率高于MA方案,但感染性肺炎和死亡事件更多。


三个队列AML患者的疗效总结

图片

发生率>10%的3级及以上治疗相关不良事件总结

图片


1


摘要号PS1525[3]

2


题目:

维奈克拉联合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与阿扎胞苷作为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一线治疗方案

Venetoclax plus mitoxantrone hydrochloride liposome and azacitidine as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adults with acute myeloid leukemia

3


主要研究者:秦炜炜 教授(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4


研究内容

这项单臂、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旨在评估维奈克拉、阿扎胞苷联合Lipo-MIT(VAM)方案治疗初治AML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截至2025年1月31日,共纳入30例初治AML患者,首次诱导后CRc率为76.7%,客观缓解率(ORR)为86.7%,达CRc患者中MRD阴性率为66.7%。亚组分析显示,2022 ELN分层的预后良好、中等和不良组的ORR分别为60%、100%和100%,其中伴RUNX1-RUNX1T1融合基因阳性的患者ORR为0%(0/4),提示此类患者接受该方案作为一线治疗可能具有局限性。中位随访4.2个月,73.3%(22/30)的患者仍持续缓解,中位无事件生存期(EFS)与OS尚未达到。首次诱导期间,红细胞和血小板中位输注量分别为7.5单位(范围:0-18)和1.5单位(范围:0-10),显著低于传统“3+7”方案,且未出现治疗相关致死性并发症,1例合并尿毒症患者亦耐受良好。


本研究提示VAM作为一种有前景的治疗方案,在初治AML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初治AML患者的基因突变图谱(左)和泳道图(右)

图片


1


摘要号PS1546[4]

2


题目:

VA联合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一种用于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安全的新型诱导治疗方案

VA combined with liposomal mitoxantrone: A novel and safe induction therapy for newly diagnosed AML

3


主要研究者:唐晓文 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4


研究内容

本研究回顾性纳入了来自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20例初治AML患者,均接受VAM方案进行诱导治疗。CRc率和ORR均为95%,其中85%为CR,10%为完全缓解伴不完全血液学恢复(CRi),在达到CRc的患者中,52.6%(10/19)达到了分子学完全缓解(CMR)。仅1例未达到CRc的患者,其髓外病灶表现减小超过50%,且达到了细胞遗传学完全缓解。5例单核细胞表型患者均达到CR。化疗结束后血象恢复迅速,中性粒细胞中位恢复时间为14天(范围:10-35),血小板恢复至20×109/L和5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5.5天(范围:0-36)和10天(范围:0-44)。治疗期间红细胞和血小板中位输注量分别为2.5单位(范围:0-7)和4.5单位(范围:0-13),分别有40%和20%的患者不需要输注红细胞和血小板。最常见的非血液学不良事件包括乏力(45%)、食欲下降(35%)、恶心(15%)、色素沉着(15%)和呕吐(10%)。


VAM方案作为初治AML的诱导治疗,展现出低毒高效的特点。与传统的VA方案相比,VAM方案加速了血液学恢复并减少输血依赖,除疗效优势外,还可能提供经济效益。

在线摘要   Online Summary

1


摘要号PB2401[5]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黄曦教授开展了一项“评价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联合低剂量阿糖胞苷治疗老年AML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一项单中心研究”,截至投稿时间,共分析了13例老年不适合强化疗的AML患者(中位年龄72岁),整体CRc率为46.1%,ORR为53.8%。不良事件以血液学毒性为主,经支持治疗均可控,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的中位恢复时间为14天(范围:1-23)。

2


摘要号PB2487[6]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唐晓文教授开展了一项“如何提升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VA)治疗单核细胞AML的疗效?”的研究,截至投稿时间,前瞻性纳入19例患者,5例接受VA+Lipo-MIT治疗,均达到CR,14例接受VA+HAAG(高三尖杉酯碱、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G-CSF)治疗,13例达CR,1例达CRi。未观察到≥3级非血液学毒性。3个月OS率为100%,3个月无白血病生存(LFS)率为94%。



复发难治AML



no.1


壁报


1


摘要号PS1516[7]

2


题目:

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联合维奈克拉和阿扎胞苷治疗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I期研究

A phase I study of venetoclax, azacitidine, and mitoxantrone hydrochloride liposome in patients with relapsed or refractory acute myeloid leukemia

3


主要研究者:徐双年 教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4


研究内容:

这项前瞻性、单中心、I期研究采用3+3剂量递增设计,旨在评价Lipo-MIT联合VA方案治疗复发难治AML(R/R AML)时Lipo-MIT的最大耐受剂量(MTD)和初步疗效。研究共纳入11例R/R AML患者,9例患者纳入剂量限制性毒性(DLT)观察,DL1(20 mg/m2)8例患者未发生DLT,DL2(24 mg/m2)3例患者中2例发生DLT(1例为3级消化道出血、4级肠道感染和4级感染性休克;1例为4级血小板计数降低持续42天未恢复),Lipo-MIT的MTD为20 mg/m2。11例患者均可评估疗效,1周期CRc率和ORR分别为54.5%和63.6%,达CRc患者均实现流式MRD阴性,在既往接受过维奈克拉治疗的10例患者中,6例(60%)在1个周期后达到CRc。中位随访时间4.7个月(范围:1.5-10.5),6个月RFS率和OS率分别为66.7%和71.6%。达CRc患者第一周期4级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和血小板计数降低中位持续时间分别为25天(范围:11-38)和16天(范围:9-37)。 


Lipo-MIT联合VA方案治疗R/R AML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令人鼓舞的疗效。针对维奈克拉方案治疗失败的患者,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挽救性治疗策略。

复发难治AML第1周期疗效评估总结

图片

达CRc受试者第1周期血象恢复情况总结

图片


在线摘要   Online Summary

1


要号PB2500[8]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李登举教授开展了一项“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联合改良VA方案治疗复发难治AML的单臂、多中心临床研究”,截至投稿时间,共纳入21例患者,CRc率为76.2%。中位随访335天,中位OS未达到,1年OS率为76.2%。最常见的≥3级TRAEs为血液学毒性。未观察到治疗相关的死亡。

2


摘要号PB2515[9]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金洁教授开展了一项“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联合阿糖胞苷和维奈克拉(MAV)治疗复发难治AML的前瞻性临床研究”,截至投稿时间共分析11例患者,1周期的CRc率和ORR分别为60%和70%,达CRc患者流式MRD转阴率为66.7%,6例既往接受维奈克拉治疗患者CRc率为66.7%。不良事件主要为血液学毒性,4级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计数降低持续时间分别为24天和19.5天。

3


摘要号PB2520[10]

湘潭市中心医院罗自勉教授开展了一项“米托蒽醌脂质体治疗复发难治AM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截至2024年11月,共纳入25例患者,16例接受Lipo-MIT+阿糖胞苷±依托泊苷治疗,4例接受Lipo-MIT+阿扎胞苷治疗,5例接受MAV治疗。整体CRc率和ORR分别为68%和84%,12个月无进展生存(PFS)率为37.8%,12个月OS率为40.8%。未观察到心血管不良事件,整体安全可控。



白血病移植预处理



在线摘要   Online Summary

1


摘要号:PB3434[11]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周芳教授开展了一项“含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的方案用于既往伴髓外白血病史患者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的研究”,截至2024年10月,分析了本中心8例AML和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T-LBL)患者,接受TBI/CY+Lipo-MIT或BU/CY+Lipo-MIT预处理方案,7例植入成功患者,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中位恢复时间分别为16和18天,1例移植前骨髓未缓解患者植入失败。中位随访时间346天,6例患者仍无病生存。


参考文献

1.Wenqiang Qu, et al. 2025 EHA. Abstract PF463.

2.Benfa Gong, et al. 2025 EHA. Abstract PS1510.

3.Zhuo Wan, et al. 2025 EHA. Abstract PS1525.

4.Yan Yu, et al. 2025 EHA. Abstract PS1546.

5.Zhiwei Wu, et al. 2025 EHA. Abstract PB2401.

6.Xuekai Li, et al. 2025 EHA. Abstract PB2487.

7.Xiaobo Tian, et al. 2025 EHA. Abstract PS1516.

8.Jin Yin, et al. 2025 EHA. Abstract PB2500.

9.Huafeng Wang, et al. 2025 EHA. Abstract PB2515.

10.Dan Zhou, et al. 2025 EHA. Abstract PB2520.

11.Lei Deng, et al. 2025 EHA. Abstract PB3434.


发送
CCMTV血液频道
关注公众号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