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公众号

CCMTV APP

登录后可享受
同步多端记录
个性推荐视频
登录
CSCO指南会|刘卫平教授:平衡标准性与灵活性,夯实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防治体系
CCMTV血液频道 4716次浏览
2025-04-29
图片

编者按


图片

为推动我国临床肿瘤学规范化发展、提升肿瘤医师的诊疗与科研水平,2025年CSCO指南大会于4月18日至19日在济南山东大厦隆重召开。大会邀请到了全国肿瘤领域专家齐聚一堂,通过专题讲座和深度解读,全面展示最新版CSCO诊疗指南的核心内容与更新要点。CCMTV血液频道直击现场,特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刘卫平教授解读《CSCO肿瘤治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治疗指南》的核心内容






点击????查看采访视频

一、新版指南核心架构:全流程覆盖诊疗关键环节

刘卫平教授:今年首发的《CSCO肿瘤治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治疗指南》具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该指南首先明确了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定义、临床表现以及当前的流行病学情况,着重强调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FN)的发生率及其对临床治疗的严重危害,详细阐述了如何精准识别FN高危人群及存在危险因素的中危人群,为临床识别与重视该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

预防和治疗是指南的核心重点。针对肿瘤治疗相关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指南对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应用原则进行了全面阐释,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在治疗前期就做好预防,降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风险。而当患者已经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时,指南也给出了具体的治疗和处理方案,规范了G-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使用以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清晰的路径。

总体而言,该指南整合了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充分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旨在指导临床医生依据指南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对提升肿瘤治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诊疗水平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二、指南落地挑战与应对:平衡标准性与灵活性

    刘卫平教授:CSCO指南始终坚持以中国研究为基石,无论是中国研究者发起的研究,还是针对中国患者人群的研究,都致力于构建扎实的循证医学证据,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指导。此次《CSCO肿瘤治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治疗指南》同样遵循这一原则,在制定过程中充分兼顾大型医学中心与基层医疗单位的协同性和指南的可操作性。

    比如,对于高风险发生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FN)的特殊情景,指南明确推荐采取一级预防措施,即尽早进行干预;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也可实施二级预防。然而在实际执行中,尤其在一级预防阶段,患者首周期使用长效G-CSF时,可能面临医保无法报销的困境。此时就需要基层医疗机构依据实际状况,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测。一旦出现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或FN,必须及时使用G-CSF进行治疗,并在后续治疗中及时启动二级预防。

    因此,在推广和落地指南时,关键在于权衡指导原则与临床实际可行性。临床医生既要遵循指南核心内容,同时还需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指南,从而确保各级医疗机构都能准确执行,最终让更多肿瘤患者从中获益 。

    审稿专家:刘卫平教授



    发送
    CCMTV血液频道
    关注公众号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