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公众号

CCMTV APP

登录后可享受
同步多端记录
个性推荐视频
登录
《血液Hi学社》朱军教授:从泽贝妥单抗Ⅲ期研究看北肿的全程管理创新实践
CCMTV血液频道 4597次浏览
2025-04-09
图片


在淋巴瘤靶向治疗领域,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新药研发团队堪称开拓者,已促成十余个创新药物在国内上市,主导了全国近八成的淋巴瘤临床试验。朱军教授领衔的团队更是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中国答卷,不仅见证了我国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更以首个国产CD20单抗泽贝妥单抗的突破改写了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策略,彰显了我国新药研发的实力与潜力。


本期,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就泽贝妥单抗Ⅲ期研究的亮点与意义、北肿未来针对血液肿瘤领域的新药布局及全程管理体系优化策略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Q1

朱教授,据了解,您带领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肿)新药研发团队,在淋巴瘤靶向治疗领域,目前已经促成十余个创新药物在国内成功上市,牵头或参与开展118 项国内和国际新药临床试验,占全国淋巴瘤领域临床试验的 79%。您如何评价北肿在注册新药科研中的定位与优势?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淋巴瘤专科,是全国最早在肿瘤专科医院里成立的淋巴瘤专科之一。过去二十多年,我们始终专注于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与全国同行携手推动淋巴瘤规范化诊断治疗路径在中国的落实,加强多学科合作,使淋巴瘤专病专科蓬勃发展,助力每一位淋巴瘤患者获得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


在这二十年间,尤其是近十年来,我们特别关注淋巴瘤新药领域。淋巴瘤新药在国内外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聚焦淋巴瘤新药研发,并大力推动其在中国上市。过去二十年,我们推动了二十余种淋巴瘤新药在中国上市,开展了一百多项临床试验,参与了超过三分之二的中国临床试验。这些试验既涵盖国外新药在中国的临床注册研究,也包括近五至十年来我国自主研发的抗淋巴瘤新药研发工作。我们与国内外同行紧密合作,助力新药尽快在中国上市,为淋巴瘤患者带来福音。同时,我们努力学习国际通用规则和方案,推动中国自主研发的新药顺利上市,服务患者。这些努力使北京大学淋巴瘤科在抗淋巴瘤新药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发挥重要引领作用,也为中国淋巴瘤患者能使用更多新药、拥有更多希望和机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展望未来,会有更多新药在中国上市,为淋巴瘤患者带来更多治疗选择和希望。


Q2

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 CD20 单抗泽贝妥单抗Ⅲ期研究结果近日在国际期刊发表,该研究是国产创新药的重要里程碑。朱教授,您作为泽贝妥单抗Ⅲ期研究的主 PI 和通讯作者,能否谈谈这项研究的启动背景,以及研究结果对 DLBCL 的治疗策略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泽贝妥单抗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一款针对CD20的1类新药,于2023年获批上市。这一成果极具标志性与代表性,因为它是我国首个自主研发获批上市的CD20单抗1类新药,既不同于2000年在中国上市的CD20单抗利妥昔单抗,也不同于后续陆续获批的生物类似药。我有幸参与了该药从I期、II期到III期的临床试验,与全国同行共同完成了这一重要的注册临床试验,最终助力其获国家批准上市。


这一成果的取得,源于我们在CD20单抗应用中所面临的问题。全球首个CD20单抗利妥昔单抗于1997年在美国上市,1998年在欧盟上市,1999年在中国开展注册临床试验并获批上市。近20年来,它为B细胞淋巴瘤,特别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带来了新的选择与希望。然而,在使用过程中,一些问题逐渐显现。利妥昔单抗上市20多年来价格一直较为昂贵,中国患者的用药可及性相对较低。直到生物类似药以及泽贝妥单抗上市后,药品价格才有所调整,并陆续进入医保。因此,泽贝妥单抗作为国家1类新药获批上市,极大地提高了中国患者的用药可及性。


泽贝妥单抗作为1类新药,在药物机理、作用机制和结构方面与利妥昔单抗存在差异。其关键在于对选择性CD20抗原的结合具有独到之处,例如泽贝妥单抗的CD20结合域相较于利妥昔单抗向C端偏移,这使得它针对CD20抗原低表达或表达异质性的患者,抗原结合更加广泛、稳固且有效。此外,泽贝妥单抗通过降低Fc段的岩藻糖含量,显著增强了ADCC效应,提高了对B细胞的清除效率,进而形成其独特的作用机制。


为了验证泽贝妥单抗的潜力,我们开展了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的III期临床试验,共纳入483例CD20阳性DLBCL初治患者,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泽贝妥单抗联合CHOP方案试验组(Hi - CHOP组),另一组为CD20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对照组(R - CHOP组)。研究结果显示,Hi - CHOP方案展现出非劣效性。在客观缓解率(ORR)和完全缓解率(CR)等主要疗效指标上,与R-CHOP方案相比无显著差异,甚至呈现出更优的趋势。从长期生存数据来看,中位随访29.6个月时,Hi-CHOP组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PFS)和总生存率(OS)均优于R-CHOP组,复发风险降低33%(HR=0.67),显示出一定优势。尤其对于特定类型患者,如GCB亚型DLBCL患者或伴大包块的高危患者,其疗效显著且可预测。此外,在安全性方面,Hi - CHOP方案安全性良好,未增加额外安全性风险。


基于良好的循证医学证据,泽贝妥单抗作为1类新药获批上市,为中国患者带来更多机会、希望和选择。当然,我们也期待未来泽贝妥单抗能在临床上得到更广泛的应用。通过开展真实世界研究,在获得真实世界数据并得到医保支持后,我们能够积累更多病例,观察其更长期的疗效,进一步证实其作用。总而言之,泽贝妥单抗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1类CD20单克隆抗体,具备优良特性,值得我们给予更多关注、积极推广并合理使用,从而为中国患者带来更多福祉。


Q3

请您谈谈,在北肿未来针对血液肿瘤领域的新药布局中,将如何进一步优化全程管理体系,以支持更多原研药走向国际?另外,从泽贝妥单抗的研究经验出发,您对中国新药研发的未来有哪些展望和建议?


过去几十年,在抗肿瘤药物,尤其是抗淋巴瘤新药领域,我国长期处于追随国外新药的状态。以往,国外新药上市后,往往需等待较长时间才能在国内获批。以利妥昔单抗为例,其进入中国市场耗时三年多,实现费用调整、首次降价更是历经20多年。然而,泽贝妥单抗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新药顺利上市,这一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它极大地提高了中国患者对新药的可及性,使这类药物的价格快速下降,为中国患者提供了更多优质选择,显著增加了患者获得新药的机会。更为重要的是,泽贝妥单抗研发成功,让我们在竞争激烈的抗肿瘤、抗淋巴瘤新药研发领域增添了信心。我们深刻认识到,只要找准定位,扎实开展临床研究,就有能力推动更多抗肿瘤新药在中国上市,逐步缩小与国外在该领域的差距。


多年来,我国在抗肿瘤药物、抗淋巴瘤药物研发领域,已从过去长时间的追随、跟跑,发展到如今部分药物能够实现并跑,甚至在某些方面有望领跑。这无疑是一个重大转变,也是难得的发展机遇。泽贝妥单抗的顺利上市及临床应用,为我们注入了强大动力。我们需进一步加强规范化诊疗,在此基础上,强化基础研究,推动医药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中国新药创新发展,为中国患者创造更多机会。此外,开展临床试验应从病种、专病出发,积极与国际接轨,采用国际通用方法,确保试验结果经得起考验与临床验证,进而推动更多新药上市。


总而言之,中国抗肿瘤新药研发已迈入新阶段,未来将有越来越多自主创新的新药陆续上市。在此过程中,作为抗肿瘤临床工作者,我们肩负着重大使命,要努力把抗肿瘤药品的研发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加快研究步伐。同时,医药、医保等各方应协同联动、共同发展,助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癌症控制目标,为中国肿瘤患者带来更多希望和选择。


图片

结语

图片

本期《血液Hi学社》学术专访特邀朱军教授,深度阐述了北肿在淋巴瘤新药科研中的定位与优势、未来新药布局与展望,同时分享了泽贝妥单抗的研发意义和研究结果等内容。希望对临床医生有所帮助,积极推动我国淋巴瘤诊疗技术的发展,致力于提高淋巴瘤的治愈率,最终惠及广大患者。接下来《血液Hi学社》学术专访将继续邀请领域内的专家学者,为大家带来更多学术内容。


参考文献:

[1] Li Z, Jiang W, Zhou H, et al. Comparison of zuberitamab plus CHOP versus rituximab plus CHOP for the treatment of drug-naïve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CD20-positive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a phase 3 trial. J Immunother Cancer. 2024 Oct 24;12(10):e008895.


图片

血液相关会议、学术资讯、直播定期推送

☝️扫码进群





发送
CCMTV血液频道
关注公众号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