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公众号

CCMTV APP

登录后可享受
同步多端记录
个性推荐视频
登录
精品文章
更多

脊髓损伤住院患者1027例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分析本院脊髓损伤住院患者流行病学特点。 方法 收集2009年9月-2014年11月本院收治的1 027例脊髓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致伤原因分为8组。交通事故(321例)、高处坠落(288例)、重物撞击(144例)、摔伤(131例)、疾病(109例)、血管畸形(12例)、锐器/火器伤(11例)及其他(11例),并对性别、年龄、损伤程度、损伤节段、并发症及合并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脊髓损伤患者年龄4~83(42.5±12.4)岁;总体上男女比例为3.6:1。交通事故伤是主要致伤原因(321例,31.26%),锐器/火器伤比例最低(11例,1.07%)。按照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标准诊断的患者共818例(79.65%),ASIA分级占前3位的依次为A级(355例,34.57%)、C级(182例,17.72%)、D级(166例,16.16%)。在高处坠落伤组中,坠落高度为(5.04±3.05)m,且坠落高度与损伤节段具有相关性(P < 0.05)。脊髓损伤并发症占前3位的依次是褥疮(88例,8.57%)、肺炎(73例,7.11%)和泌尿系感染(61例,5.94%),高血压(69例,6.72%)是脊髓损伤患者的首要合并症。 结论 应建立并完善脊髓损伤救治平台,全方位防治脊髓损伤。

杨枭雄

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脊柱结核是最常见的肺外继发性结核病,约占骨关节结核的50%,如不及时诊治,极易导致脊髓、神经压迫而出现瘫痪。脊柱结核中胸椎结核(48.03%)和腰椎结核(42.36%)最为常见,其次为胸腰椎结核(29.58%),而颈椎结核(5.39%)和骶椎结核(4.22%)则相对少见[1]。脊柱结核常引起脓肿形成、脊髓功能障碍、脊柱失稳以及后凸畸形等并发症。多数脊柱结核可通过非手术治疗获得痊愈,手术治疗是脊柱结核治疗的终极手段,其目的是清除病灶,解除脊髓、神经压迫,矫正后凸畸形和重建脊柱稳定性。目前脊柱结核手术入路主要有前路、后路、前后联合入路及微创术式,这些术式各有优缺点,并有各自的适应证。本文就近年脊柱结核相关研究中的手术适应证及不同术式的优缺点作如下综述。

沈兴利,CCMTV临床频道

小胶质细胞M1_M2极化状态在脊髓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脊髓损伤(SCI)是指由创伤、肿瘤、感染、畸形和医源性等因素引起的脊髓结构或功能受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功能状态和社会独立性。SCI发生后常会出现出血、局部休克、缺氧、三磷酸腺苷减少、小胶质细胞激活和促炎性细胞因子释放等。中国SCI发生率为15 ~ 60/百万,且呈逐年升高趋势[1]。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大幅提高SCI患者生活质量。按照病理发生过程,SCI可分为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原发性损伤是瞬间发生的,具有不可逆转的特点;继发性损伤是在原发性损伤的基础上发生的,贯穿整个病程,其病理过程包含脱髓鞘、轴突和神经元坏死等细胞组织损伤,具有可逆转的特点[2]。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常造成损伤周围组织发生自身破坏性的病变或坏死,是导致继发性损伤的关键因素[3]。小胶质细胞可通过调节M1/M2极化状态,缓解炎症反应,减轻SCI中的继发性损伤。因此,研究小胶质细胞M1/M2极化状态对SCI认识和理解的加深、新治疗方法的提出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近年研究中关于小胶质细胞正常生理状态、发生SCI后状态及在SCI发生后发挥的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综述如下。

陈锴,CCMTV临床频道

脊柱结核规范化外科治疗:争议与共识

人类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铁器时代,经过数世纪的探索,人类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控制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1]。作为最常见的肺外结核病灶,骨与关节结核占所有结核病例的1%~2%,其中脊柱结核约占骨与关节结核的50%[2]。 脊柱结核常导致寒性脓肿形成、脊柱骨质破坏、脊柱畸形和瘫痪等严重并发症,这也是脊柱结核目前治疗的重点和难点[3]。从治疗角度,脊柱结核历经抗结核药物治疗、病灶清除术、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术和病灶清除并内固定手术治疗等几个阶段,而上述治疗方式的革新无疑对脊柱结核的治疗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4-6]。在此过程中,尽管脊柱结核治疗的基本原则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包括全身营养支持、局部制动、规范化药物治疗和个体化的外科干预等)[7],但在具体抗结核方案的制定,手术适应证、手术入路及手术方式的选择等方面,争议与共识时而并存,时而演变,本期“脊柱结核”专题将对上述争议与共识进行探讨。

宋滇文,CCMTV临床频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脊柱外科急诊手术的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

自2019年12月以来,已有200余个国家和地区相继报道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20年3月12日宣布新型冠状病毒全球大流行,截至6月18日,全球已累计有824万余人感染,44万余人死亡,对全世界医疗、政治和经济领域影响巨大[1-2]。WHO将其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感染性疾病”(COVID-19),病原体被命名为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3-6]。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COVID-19被纳入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7]。 在疫情暴发和常态化疫情防控时期,部分SARS-CoV-2感染者合并脊柱疾病须急诊手术治疗,如何做好围手术期管理和医务人员个人防护至关重要。本共识重点介绍对SARS-CoV-2感染者进行脊柱外科急诊手术的围手术期管理措施,为各级医院安全开展脊柱外科急诊手术提供参考依据。

华文彬

COVID-19疫情下普通患者脊柱外科手术的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引起的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目前呈世界大流行趋势,中国的疫情已经得到控制,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防止外源性输入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导致的二次爆发[1-2]。因疫情发展趋势尚不明朗,病毒可能长期存在,在抗疫常态化背景下,如何在全面复工、复产的形势下,安全开展医疗工作成为医疗行业当前关注的重点。

陈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