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仅2016年上半年,我国多地区医院连连发生伤医、杀医事件,一次次血的事实,让“医闹”暴力事件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为何在“医闹入法”的大背景下,“医闹”暴力事件不仅未减少,反而呈现愈演愈烈之势,转变成“医暴”?在这个疑问的背后,医务工作者除了抱怨和伤痛,更多的只能是无奈与困惑。
中国每年被殴打受伤的医务人员已超过1万人,成为全世界医疗从业人员受伤最多的国家。为什么医患矛盾在近年来变得如此激烈,甚至上升为激烈的冲突或暴力行为?
“中国式”的医闹、医暴若继续盛行,最终伤害的是整体的就医环境,以及在其中就医的每一个人!
名家观点
-
王建业:医术是第二位,态度责任和职业道德才是第一位的
发生医患纠纷、甚至伤医事件时,要探其原因,其实医患双方都有一些问题的存在,但矛盾毕竟不是主流。医术是第二位的,责任、职业道德和态度是第一位的!
-
邱文祥:呼吁立法 伤医就是公共危险罪
处理医疗纠纷最重要的是立法,台湾有一项法条明文规定,若用言语对医师进行骚扰,违反的是公共危险罪,这种行为触犯的是刑法,应受到法律制裁。
-
郭应禄: 医生再忙也要尽力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
无论医生、患者、家属,都应该共同努力对抗疾病,医患关系和谐更有助于医疗技术的发展与提升,在和谐社会中,医患矛盾、伤医、杀医的事件就不应该发生!
-
黄健:伤医入刑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千万莫将医患关系理解为只要有矛盾就是医生的问题,杀医生情有可原,凭什么医生就变成非常人待遇,凭什么医生全身心付出换来的是仇恨、打骂甚至被杀,这是极其不公平的!
名家观点
-
周利群:医闹入刑,打击医闹绝对不能手软
我们国家虽然已对“医闹”立法,但执行力度不到位,应坚决依法执行,对于医闹绝对不能手软。
-
张旭:生命无价,伤医值得全社会深思
我认为在全国各行各业中,职业操守、道德水品最高的就是医生,没有一个行业能超越,救死扶伤是医生的本能和天职。
-
艾星:医闹需要法律进行落地管制
应该有专门强有力的部门来做这件事,不但保护了医院和医务人员,对患者也是保护。对一个社会人即将做出的违法事件能及时的制止对他本身也是一种保护。
-
万奔:伤医事件在医疗圈外缺乏关注度
“你们这些医生真该杀!”,医务人员听到患者的话表示非常心痛!医患沟通甚为重要,是减少误解和矛盾的前提,这种不良现象对医患都是伤害,没有胜者可言
职业安危

从医者的风险
过去的“求医”是信任医生,如今矛盾尖锐的医患双方,从谩骂、侮辱医生的言语暴力演变成血淋淋的伤医案件,互信的“求医”底线被彻底打破,从而增大了从医的风险,这些已引起国家层面的重视以及主要领导的批示。 如何破解医闹顽疾 1、一家三甲医院的数据 10年医闹案件28起 2010年达到顶峰 7月21日,宝鸡一家三甲医院的院长告诉华商报记者,他统计了他们医院10年的医闹数据(2006年至2016年),共发生伤医事件5起,医闹事件共28起。 从数量上分析看,2007-2013年7年间,每年平均约4起医闹事件,2010年达到顶峰,从2014年开始,伤医、医闹案件有下降趋势。该院长分析,近三年来,医院 查看更多+
自我保护

面对医闹 医生如何保护好自己
首先这篇文章既不是调侃制度,也不煲鸡汤来麻醉大家,而是精神科经历了无数次血淋淋的教训练就的一本防暴秘籍。暴力行为是精神科经常处理的危机事件,对暴力行为的识别和处理技巧,值得大家参考,因为有的亏咱吃不起!发生暴力行为的原因有很多,如在幻觉妄想支配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醉酒处于脱抑制状态下的酒鬼,易激惹、冲动和多疑的瘾君子,处于谵妄状态下受错觉、大量恐怖幻觉影响下出现意识障碍的患者,或者是存在反社会、偏执人格特点的普通患者。面对医疗暴力,医生倒出的苦水很多:各种微信吐槽、各种示威游行,大环境似乎依旧没有明显的改善,但我们也不能「放弃治疗」。既然如此,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为何不从改变自己做起呢?一 查看更多+
海外医患

国外医疗事故不少 但为何没有医闹、伤医
医患关系吃紧,医疗纠纷不断,我国医疗环境的不尽如人意,不少都起因于一起起医疗事故。但医疗事故并非我国独有,无论欧美国家,或是近邻日本都不鲜见。《英国医学期刊》近期发表的最新数据就显示,在医院发生的医疗事故已成为美国的第三大致死原因,仅次于癌症和心脏病。美国每年25万人死于医疗事故虽然具备世界顶尖的医疗水平,高发的医疗事故仍旧是美国不能说的“痛处”。1999年,美国医学协会发布了著名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医疗报告,数据显示,美国每年约有9.8万人死于医疗事故。这份报告发布后,犹如一颗炸弹在医疗界引爆,并受到质疑,但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对这一数字开始慢慢接受。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马丁·麦卡瑞教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