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2015年,多点执业事件在医疗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CCMTV-临床频道在近期发起了一项微信调研,调查了医生群体对年度医疗领域事件的关注,其中多点执业是医生较为关注的,同期医生也希望医疗领域内的大咖能从学术以及管理角度解读一下。

  CCMTV-临床频道特别邀请了不同领域的专家大咖分别从国家政策、医院管理角度、个人职业角度、精力以及收入等角度,分别表达了对多点执业的看法。希望在多点执业的政策在全国落地的过程中,我们大家一起对加强医疗资源合理分配、政策良好推行以及解决阻碍医生选择多点执业等问题起到良好的助益作用。

秦叔逵:多点执业更有助于提高医生执业环境

  多点执业是中国特色的问题,在欧美国家,医生和律师是执业人,不存在体制的束缚,医生执照在美国一个洲或者更大范围内都是通用的,可以任意选择工作的单位,主要看合同是如何签订。但中国长期以来体制束缚了人,好像这个人在这个单位工作就卖给了它,所有的吃喝拉撒,生老病死都在这个单位。但时代在发展,这种体制极大的束缚了个人的创造性和创造力,同时也不利于现有医疗事业的发展。中国地大物博,但经济卫生发展不平衡,即便在同一个城市不同医院之间也有差距,如果把一个人束缚在一个医院,可能对整个社会都不利,是资源的浪费。因此国家和政府重视到了这个问题,在很多地方提倡多点执业,特别是在北京、深圳、广东已经允许多点执业,我想这是好事,也体现了改革开放,体现了对制度的改进和创新。我个人觉得多点执业要区分一些情况,如果在一个医院为主,其他医院只能为辅,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的,不可能在同时几家医院都做的很好,你肯定有主要医院和次要的,未来医生和单位将来没有什么编制。多点执业允许在更广泛的范围内看病,国家的初衷是好的,让医生成为一个社会人,可以在不同的医院努力工作,但具体情况不可统一而论,要具体协商。总体而言,国家对于体制的改革在不断进步,多点执业将有利于我们医疗卫生资源的更大发挥,有利于医生在不同的医院和环境下更好的努力工作,同时也会促进不同的医院不同的单位重视人才,既靠事业留人,也靠待遇留人,还要感情留人。

沈琳:真正的多点执业是让医生走向社会

  真正的多点执业是让医生走向社会,医生是自由人,有自己的小团队,可以跟不同平台签约。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体制以及在私立医院与公立医院竞争不平等的现状下,一定范围内的多点执业是可行的。现在要求每家大医院要与小医院行成联合体,在院领导、医院的规章上形成共识的基础上进行多点执业是有可能的。

  北京、广州某些地区少部分的医院正在对这方面进行探索,这是值得鼓励的。这些医院的领导很有魄力和胆略,但是这还是需要与国家政策相匹配,要一步一步进行。挖掘医生不可能像挖掘球星一样,去各个俱乐部寻找,这样的模式对我国的发展未必会产生很好的作用。应该允许多种形式的多点执业,然而我国国情与国外不同,适合中国执业的环境和平台仍需要慢慢探索。

  国外医生由于精力有限,一般选择一家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或者两三家医院,也并非所有医院都去。因此,一方面国家要支持多点执业,另一方面要根据医院的发展,创建成熟的平台更好地推进该模式的发展。我个人支持这种新生事物,我希望我们的贡献不单纯是在狭小的空间,希望有一个更广的平台。当然也不能去夸大个人能力,临床工作中team work非常重要。我个人认为离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这样的平台,我能施展的作用比现在所在团队所发挥的作用会更小;但从另一个角度,如果在其他空间也有一个team的话,反而能发挥更大作用。如何更好地发挥临床医生的价值需要进一步探索。

李进:多点执业对解决中国看病难看病贵很重要

  多点执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医生这个职业和其他行业不一样,必须需要群体共同完成,医生职业可以独立。中国目前而言,多点执业非常很重要,因为中国地域发展不平衡,医疗集中度太高,和其他国家相比,高精尖的公立医院占大多数,但国家的投入确不足,因此公立医院已经偏离了公立医院的道路,现在绝大多数啊公立医院都在追求利润,但这并不是他们的错,这是国家在政策上误导了民众。事实上,所谓的公立医院就要完全由国家投入,如果国家没有能力投入的时候,医院要生存就必须追求利润,所以我们的公立医院并不是公立医院,某种意义上而言是一个私立医院。国家投入只占到公立医院成本的10%左右,另外90%就要靠从病人身上获得,这就增加了病人的负担,并且某种程度上不太规范的地方就导致会采取一些不太恰当的方法来获得更多的利润,这种方式我觉得必须要改变。事实上我们国家政府部门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因此才提出多点执业的议题。

  目前大型医院集中了比较知名的教授,优势资源也集中在大型医院,这就造成了病人不管大病小病都往大医院跑,形成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解放医生,让医生不一定限制在大医院里,可以到基层医院就诊。多点执业如果能施行的话,医生到基层医院去指导工作,可以带动基层医生,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相应减轻了大医院的压力,部分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目前有些声音还在把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对立,认为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是竞争对手,我觉得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的主要目标都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只要为病人的疾病作出付出和努力。目前在广州、北京等地都已经施行了多点执业,对缓解当地的医疗问题起到很大作用。我觉得上海在经济上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也希望在医疗卫生改革上也能够走在中国的前列。

郭晔:对多点执业应持开放态度

  多点执业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相对敏感的问题,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大众层面,目前对多点执业都是持一个比较开放的态度。据我所知,在某些省市,已经逐渐开展多点执业的相关工作。因为目前国内医疗体制的原因,大部分优质医疗资源都集中在大城市的三甲医院,这造成了医疗资源的过度集中,从而导致病人就诊的难度。因此如果能把优秀的医疗资源或者有经验的专家通过多点执业的方式发散出去,我想对病人是有利的,但关键是如何平衡多点执业上各个医院之间的连接以及利益关系。但是从整个层面而言,我个人觉得如果在行政制度等方面对多点执业给予支持的话,多点执业是一个未来的趋势。

韩宝惠:多点执业对盘活医疗资源、改善病人就医环境将起到很大帮助

  多点执业是未来的趋势,但不是唯一选择。对于研究型和大型综合医院而言多点执业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对于一般二三线城市的一般性的医院,多点执业的放开对于盘活医疗资源、改善病人就医的环境可能起到一个很大的帮助作用。我们知道,大型研究型医院本身的工作压力、科研和教学工作就已经非常繁忙,如果再进行多点执业,医院的领导会有一些顾虑。所以我觉得多点执业要分层次,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医院可采取不同的政策解决问题。总体而言,多点执业有利于我们解决高端人群看病以及挂专家号难、看病相对集中在某些医院的问题,但是我觉得还有很多政策的瓶颈需要解决,关键核心是目前医生还不是一个自由职业者,他工作关系和人事关系都在用人单位,只有解决了这个瓶颈才能决定多点执业能够顺畅走下去。

马宁:多点执业解决了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

  从大的层面而言,多点执业减缓了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的现象,在我们国家医疗资源除了器械优势资源不匹配,人力不平衡也是很重要的。所以多点执业可以在行业内部实现人才的重新分布。我个人认为,在目前的环境下,要推广多点执业,医生还要协调好和自己长期执业医院的关系以及和会诊的地方执业地的关系。多点执业说起来简单,但具体操作起来还是比较麻烦的,我觉得还需要一些其他层面的规范,制定一些标准或者游戏规则。

钱朝南:多点执业的愿景是美好的,但需要出台配套政策

  医生多点执业是社会关注的议题,其实也是医护人员关注的议题。它之所以引起关注,是因为现代的就医系统对病人来说不方便,对医生而言劳动价值没有很好的体现,这些都是原有旧的制度造成的,就医流程不方便或者是医生价值没有充分体现,导致了大家有一个想法,是不是多点执业能够改善这种情况,群众会认为多点执业以后是不是看病方便了,医生认为多点执业以后个人的待遇是不是提高了,这是人们对多点执业的一个期许。然而观察多点执业做的好的国家,会发现他们的多点执业不仅仅是允不允许允许医生到几个医院上班执业这么简单的事情,它涉及一大堆的配套政策,而如果这些配套政策不具备的时候,医生是不敢多点执业的,如果多点执业以后并没有带来包括病人看病方便了,医护人员的待遇提高的好处。如果没有完成前提的一大堆的配套政策、措施,那么人们对多点执业的期许很可能就是一个幻想。例如多点执业以后,医生的人事制度怎么办,五险一金怎么买。很多公立医院的管理者不愿意医生多点执业,因为公立医院培养一个专家很不容易,先前会有大量的投入,多点执业意味着医生将分出去一部分时间到其他医院,任何一个绩效化管理、精细化管理的医院都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出现,除非这个医生是社会人,但是要把医生变成社会人,需要有一大堆的配套设备出台,包括人事制度、户籍制度、待遇制度等,当这些捋顺了之后,医生在不同的医院执业,医院就会欢迎他,而不是抗拒。多点执业是一个美好的愿景,要走向多点执业,需要做好一大堆前提的基础性工作,包括政策、人事制度上的,如果这些做不好,我觉得多点执业是不可实现的。

石向群:多点执业利于优质专家资源平均化

  开展多点执业从法律层面和政府管理层面而言,是一个无论对各级医院还是广大患者都是获益的一个好事。以我们为例,我们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难题,此时我们非常希望能够把天坛医院的专家请过来进行指导,但目前这种情况说名顺也名顺,说名不顺也不名不顺。如果未来我们管理层同意这种模式的话,我们邀请到包括天坛医院的大专家来指导工作,无论对于我们学科或是对医院的业务的建设而言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此外,对患者而言,也解决了患者异地看病的诸多问题。因此,从我个人角度而言,对多点执业是举双手赞成的。

王理伟:开放多点执业的同时需加强管理

  多点执业的事情从全球范围来讲,大多数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医生都可以进行,中国医生多点执业发展也是必然趋势,但是如果开放多点执业,如何更好规范多点执业医生的医疗行为,加强管理,从法律和行业协会上加强管理非常重要。

章真:医生多点执业不能违法和违规

  谈到多点执业,要保证不违法违规,并且医生要有足够的精力。实际上目前对大部分医生而言,一点执业已经筋疲力尽了,多点执业到底能够解决多少问题并不清楚。目前互联网蓬勃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多点执业也可以考虑应用互联网的技术,而不需要医生各处奔波。其实对中国现阶段而言,多点执业是需要的,但最大的问题是医疗资源的短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把医疗资源更多的用起来是一个比较迫在眉睫的问题。我觉得更多的时候,多点执业是把以前的会诊合法化,但总体而言对于医疗资源短缺这个问题还比较难以缓解,就像这几年移动医疗非常热,但移动医疗目前还没看到它能够解决多少根本的问题。打一个比较通俗的例子,医院是实体店,移动医疗是网店,实体店已经很忙了,网店让我们医生去做是不可能的。所以我觉得在医疗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我们需要的是辅助医疗的辅助人员,在这方面把医生其他的事情都解放出来,把优质医疗资源这部分人的精力集中在做优质医疗方面,这可能对缓解医疗资源短缺会有好处。

张苏展:中国现阶段多点执业较为理想,难以推行

  就中国的目前发展而言,多点执业应该是一个非常理想但难以推行的一种措施。医生作为自由职业者从市场角度而言是完全合理的,但是在中国目前绝大多数医生还都是单位人背景下实行多点执业会带来非常大的困难。实际上,回过头,大家认真去想一想是以什么代价来达到多点执业的,绝大多数都是损害了原雇佣单位的利益来达到多点执业的,在人事制度能够得到彻底的改革之前,就是我们人从单位人变成社会人之前,我们如果一味强调多点执业,而在雇佣劳动合同、在薪酬报酬上没有根本改革的话,多点执业到目前为止还是一种响应政府号召的一种行为,而并不能成为一种真正的市场的需求。一个事物最后是不是有活力,不仅要看他符不符合政府的号召,还要看在市场上有没有活力。我们现在一方面宣扬一些劳动模范爱院如家,另一方面又说应该带头多点执业,这两种事实上在最基本的价值取向上就是有矛盾的。谁可以多点执业,谁胆子大就可以多点执业? 这需要市场来调节。

赵性泉:多点执业可最大限度让更多病人得到救治机会

  多点执业在我国刚刚开始,未来会有更多的配套法规出台。我觉得总的核心是我们怎么能够更大限度使更多病人得到救治的机会,包括我们协会发布一些对于人员资质认证或者培训、规范的推广,结合在多点执业,我想未来整个卒中的救治体系会做成一个很好的开放性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