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人千例 | 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TNBC,SPARK研究传递中国之声!



前言


三阴性乳腺癌(TNBC)即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HER2)表达均为阴性的乳腺癌,约占所有乳腺癌的 15%-20%,患者更可能在局部晚期或晚期确诊 [1] ,且 TNBC 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复发率高,还因 ER/PR 和 HER2 阴性,不适用内分泌治疗及 HER2 靶向药物,晚期 TNBC 患者既往的 5 年生存率不足 20%[2]


近年来免疫治疗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对TNBC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但整体疗效有限,免疫联合治疗有望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期,给患者带来更多临床获益。2023年12月5-9日,在美国举行的2023年圣安东尼奥乳腺癌会议(SABCS)上,一项由邵志敏教授作为PI的“sitravatinib +替雷利珠单抗联合或不联合nab-紫杉醇治疗局部复发或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的II期研究(SPARK研究)”传递了中国之声。本文对SPARK研究的亮点进行解读。



SPARK 研究


SPARK研究是多队列、II期临床研究,评估了替雷利珠单抗和Sitravatinib(一种广谱选择性受体酪氨酸激酶强效抗血管生成抑制剂)联合或不联合化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3]。研究最初分为2个队列,探索了不同剂量sitravatinib联合替雷利珠单抗的“chemo-free”用于既往接受过≤3线治疗的晚期TNBC,其中队列A为sitravatinib(70mg)+替雷利珠单抗方案,队列B为sitravatinib(100mg)+替雷利珠单抗方案。基于2022年队列A和B研究结果中替雷利珠单抗+sitravatinib的优异疗效和良好安全性,研究新增了联合化疗方案的队列C,以探索替雷利珠单抗+sitravatinib(70mg)+白蛋白紫杉醇方案在晚期TNBC一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今年SABCS大会上报告了队列C的初步结果以及队列A和B的更新结果。


图1

此次,2023 SABCS大会上报告了队列C的初步结果和队列A、队列B更新数据[4]。在队列C中,患者接受了替雷利珠单抗+ sitravatinib(70mg)+白蛋白紫杉醇方案,主要终点为ORR,次要终点包括DCR、PFS、缓解持续时间(DOR)、1年OS率以及安全性/耐受性。最终共入组了37名患者,中位随访5.9个月后,在35例疗效可评估的患者中,ORR为77.1%(包括7例CR和20例PR),DCR为97.1%,中位持续治疗时间为5.4个月,目前中位PFS尚未成熟(图2)。安全性方面,≥3级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0.5%,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29.7%。


图2


图3


对于队列A和B,分别在中位随访24.4个月和14.6个月后,中位PFS分别为8.2个月和5.4个月,中位OS尚未达到(图4)。此外我们还进行了Biomarker转化研究,发现免疫调节途径的抑制和代谢途径的激活促进了晚期TNBC的早期进展,而基线血管生成相关途径可能预测替雷利珠单抗联合Sitravatinib的治疗反应。


图4


本次研究结果的更新,亮点主要有三个方面。

(1)从理论上而言,免疫治疗与抗血管生成治疗能协同增效,本研究证实了二者联合的增效作用,并且探索了晚期TNBC早期进展和免疫联合抗血管治疗疗效预测的生物标志物。


(2)目前单药化疗仍然是晚期TNBC患者的二线及后线治疗中的主要选择,但其反应和生存率差强人意,并且后线治疗的患者体能状态差,常常无法耐受化疗,本研究为多线治疗后晚期TNBC患者的“chemo-free”方案奠定了基础。SPARK研究中,队列A采用了低剂量sitravatinib联合替雷利珠单抗的方案设计,入组了超50%的二线及后线治疗mTNBC患者,中位PFS达到8.2个月,体现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为化疗不耐受/化疗不敏感的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3)本研究为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及化疗一线用于所有晚期TNBC患者提供了广阔前景。目前,免疫联合化疗的一线方案仅适用于PD-L1阳性的晚期TNBC患者,如何为大多数PD-L1阴性的患者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是目前临床诊疗的困局。在SPARK研究队列C中,观察到替雷利珠单抗+sitravatinib+白蛋白紫杉醇一线治疗晚期TNBC患者的客观缓解率可达77%,在展现出优异的抗肿瘤活性的同时显示出良好的耐受性,期望后续中位PFS和OS数据的公布,能够进一步证实免疫三联方案的优异性。


总结

目前,替雷利珠单抗在TNBC领域开展了多项研究探索,涉及早期新辅助/辅助治疗、晚期联合治疗等,从初步数据来看,展现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期待替雷利珠单抗能够在TNBC领域继续深耕细作,传递更多的中国之声! 


结语


乳腺癌诊疗的探索从未止步,“以患者为中心”,在免疫治疗前行之路上不断精进,勇往直前。为医疗领域高质量发展、为健康中国宏伟蓝图、为更多乳腺癌患者生存获益与可期未来,贡献“千人千例”的价值与力量!



参考文献:

1.Scott L C, Mobley L R, Kuo T M, et al. Update on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disparities for the United States: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from the United States Cancer Statistics database, 2010 through 2014[J]. Cancer, 2019, 125(19): 3412-3417.

2.Hsu J Y, Chang C J, Cheng J S. Survival, treatment regimens and medical costs of women newly diagnosed with metastatic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J]. Scientific Reports, 2022, 12: 729.

3. Lei F, et al. Phase II study of sitravatinib plus tislelizumab with or without nab-paclitaxel in patients with locally recurrent or metastatic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2023 SAB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