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ERA-EDTA大会中,肾性贫血是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尤其是罗沙司他在肾性贫血治疗中的机制和疗效,是会议讨论的热门话题。本期现场直击,让我们一起看看本次大会有关肾性贫血的最新研究和相关会议内容。
本次大会有2项关键汇报,报道了罗沙司他治疗伴或不伴炎症的NDD和DD贫血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6.16

结果:
• 无论患者基线hsCRP水平如何,罗沙司他组Hb提升均较ESA组更多(图1)

图1:自基线至28-52周的血红蛋白平均变化
• 第24周时,与基线hsCRP水平较低的患者相比,基线hsCRP水平较高的患者不需要更高剂量的罗沙司他(图2)

图2:第24周平均罗沙司他应用剂量(mg/kg)
结论:
无论在伴或不伴炎症的DD-CKD患者中,与ESA相比,罗沙司他均可有效提升Hb水平,且无需增加使用剂量;目前分析结果显示罗沙司他临床有效且无论患者基线炎症状态如何,罗沙司他的安全性均与ESA组相当。


结果:
• 无论患者基线hsCRP水平如何,罗沙他组的从基线到28-52周的平均血红蛋白变化优于安慰剂组且与ESA组相当(图3)

图3:自基线至28-52周的平均血红蛋白变化
• 第24周时,不同hsCRP组患者的罗沙司他剂量均未增加;
• 第24周时,与基线hsCRP水平较低的患者相比,基线hsCRP水平较高的患者不需要更高剂量的罗沙司他(图4)

图4:第24周平均罗沙司他应用剂量(mg/kg)
结论:
与NDD-CKD患者基线炎症状态无关,罗沙司他增加的Hb水平高于安慰剂,与ESA具有相似的安全性;基线hsCRP高的NDD-CKD贫血患者不需要增加罗沙司他剂量来维持Hb水平至第24周。这些数据表明,无论炎症状态如何,罗沙司他均能有效治疗NDD-CKD患者贫血。

6.17
6月17日下午进行了以题目为“慢性肾病贫血的复杂病理生理过程和治疗:罗沙司他有望解决困境吗?”的专题报告,从CKD贫血发病过程出发,讨论罗沙司他在贫血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疗效和安全性。
来自法国的Denis Fouque 讲者,报告了“CKD贫血的复杂性:疾病负担、病理生理过程和诊疗管理”。肾性贫血病理生理过程复杂,包括肾组织氧感知系统失调导致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合成减少、EPO抵抗、铁代谢紊乱、炎症反应等。在缺氧条件下低氧诱导因子(HIF)及其通路本应被激活,但CKD逐渐损害肾脏识别低血氧的能力,HIF在脯氨酰羟化酶(PHD)作用下被分解,HIF通路无法被激活,导致EPO合成受阻、铁代谢失衡等病理过程。目前肾性贫血传统治疗策略存在局限性,ESA治疗易产生铁缺乏,而静脉补铁易出现铁超载。讲者举例高海拔(缺氧状态下)地区的透析患者,尽管ESA和铁剂使用率较低,但患者Hb水平仍较高、死亡率较低,说明HIF通路在肾性贫血治疗中的重要地位。在汇报现场,观众对“治疗CKD贫血最重要的考虑因素”进行投票,超六成参会学者认为需多途径综合调控治疗贫血,近四成学者认为治疗药物给药的便利性也十分重要(图5)。

图5.“治疗CKD贫血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投票结果
意大利学者Roberto Minutolo对“罗沙司他及其对肾性贫血的作用机制”内容进行学术分享。罗沙司他作为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酸羟化酶抑制剂(HIF‐PHI)通过抑制PHD活性稳定HIF表达,促进内源性EPO生成,上调EPO受体表达;上调二价金属转运体1(DMT1),铁转运蛋白,转铁蛋白,转铁蛋白受体表达以促进铁的吸收和转运,下调铁调素以促进铁利用,改善患者铁代谢,从而综合调控红细胞生成、提高Hb水平(图6)。罗沙司他多项3期临床试验纳入超9600例NDD和DD患者,大量试验验证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罗沙司他治疗NDD患者Hb水平与 ESA 相当,但静脉铁剂使用量少。对于DD患者,无论基线炎症水平如何,稳定剂量罗沙司他治疗超2年期间,患者维持Hb达标,而ESA组需逐渐加量。安全性方面,罗沙司他与ESA相当。最后讲者总结,罗沙司他为肾性贫血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其疗效和安全性已在大规模CKD患者中得到证实。在投票讨论环节,与会现场超六成学者认为CKD贫血患者改善铁代谢和提高铁利用率非常重要(图7)。

图6.罗沙司他治疗贫血机制

图7.“CKD贫血患者改善铁代谢和提高铁利用率重要性”投票结果
德国讲者Monica Gross从临床实践经验方面,分享了罗沙司他在真实世界的临床病例。自2021年开始,其中心有33例CKD3-5期NDD患者、5例腹透患者、1例居家血透和1例医院血透患者使用罗沙司他。对于目前在使用ESA治疗的患者,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转换为罗沙司他,讲者建议罗沙司他推荐起始剂量基于转换前4周的平均ESA处方剂量。最后Monica Gross分享罗沙司他在未经ESA治疗的1例NDD患者和1例腹透患者的用药经验。病例1为NDD贫血患者,Hb基线值10.0 g/dL,有贫血症状出现,既往未接受过贫血治疗,且不缺铁。患者选择罗沙司他治疗贫血的原因为其可全面改善EPO缺乏并改善铁代谢,用药方式简便。治疗目标为控制Hb水平11.3-11.9 g/dL、维持Hb应答、改善生活质量,患者在起始治疗时未补充铁剂。罗沙司他治疗后,患者Hb水平升高,且维持在治疗目标值(图7)。病例2为肾移植失败、起始腹透患者。Hb基线值10.3 g/dL,有贫血症状出现、铁缺乏,既往无贫血治疗史。因罗沙司他可改善EPO和铁缺乏且口服给药便利,而选择罗沙司他治疗。治疗目标为控制Hb水平11.3-11.9 g/dL、维持Hb应答,患者在起始治疗时补充甘氨酸亚铁络合物(100 mg/d)。罗沙司他治疗后Hb水平明显上调,后续调整罗沙司他剂量,Hb稳定在治疗目标。讲者建议在使用罗沙司他治疗贫血期间,需密切监测Hb水平以使Hb维持在靶目标水平。
肾性贫血患者身体虚弱,有效的贫血管理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贫血不良预后风险的关键。本次研讨会上来自世界各国的临床医生,充分分享治疗CKD贫血的用药经验,探讨罗沙司他在真实世界中的临床证据,表现出其临床实用性和治疗潜力,罗沙司他作为第一个HIF-PHI,为CKD贫血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
2023 ERA大会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放送。
专家简介
左力 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分会名誉主任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液净化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血液净化装备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关村肾病血液净化创新联盟理事长
西城区血液净化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委员
ISO/TC150技术委员会委员
《Frontiers in Med》杂志客座副主编
《Seminars in Dialysis》杂志副主编
《中国血液净化》杂志副主编
《Blood Purification》杂志编委